Image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新亮相:今日起向公众开放,实行预约制

Image 2020-12-09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Edward Shapira在仪式现场致辞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从1000多平方米面积到4000多平方米,从150件展品到近1000件,历时近3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完成了改扩建工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12月8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新馆开馆活动,并自当天起向公众开放。上海犹太难民史料研究中心也于8日同时揭牌。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宣传包容和友爱的最好课程

为纪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纳和保护犹太难民的这段历史,2007年,虹口区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自建立以来,纪念馆迎来了各界中外嘉宾的参观,各国政客、名流、学者,前犹太难民和后裔也成为纪念馆的常客。

获悉此次纪念馆扩建和重新布展,数年前曾到馆参观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特意写来贺信。“祝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全新开馆。此馆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必将得到进一步彰显与提升。镜鉴与教育功能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莫言在贺信中说。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Edward Shapira受邀出席此次新馆开馆仪式。他在现场致辞时说,二战时期,在人类历史上黑暗的时期,当时纳粹迫害犹太人,很多国家对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但中国上海却向犹太难民打开了大门,上海特别是虹口成为犹太难民安全的避风港。

“我非常荣幸能来到上海做总领事。”他说,过去十几年中,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用客观真实的态度,专注于搜集和研究历史史料,促进了纪念馆的发展。此次扩建改造,说明了上海和虹口政府极其重视这段难忘的历史,“我代表以色列驻沪领事馆向参与工程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天开馆仪式开始前,Edward Shapira在新馆内进行了参观。他说,在这里,他看到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传递了一个个感人故事,并配有先进的展示设备,以重现这段难忘历史。

“我认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将作为友谊和友好的象征,是独一无二的。”在他看来,纪念馆最重要的内涵在于教育的功能,展厅里显示的东西就是宣传包容和友爱的最好课程。他还透露,领事馆打算和上海相关旅游部门进行策划,希望让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得知纪念馆完成扩建全新亮相,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为之沸腾。

仪式现场播放视频祝贺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美国良知基金会主席亚瑟·施奈尔,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杰克·罗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夫·奥林斯,以色列大流散事务部部长奥默尔·扬克列维奇,国际知名电影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犹文化交流使者”希德·甘尼斯等都发来视频祝贺,向中国人民表达最深切的感谢,并感谢上海和虹口政府,为维护这段重要的历史做出的努力。

“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上海,回到虹口,参观新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看看曾经为犹太人提供护佑的避风港。”亚瑟·施奈尔在仪式现场播放的视频祝贺中说,他对新馆充满期待。

哈佛法学院教授劳伦斯·泰伯于1941年10月出生在上海,他说:“我的父母是躲过了大屠杀的犹太难民。因为有了上海这个避风港,我的余生才有了可能。我很高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新开放。”

即日起开放,实行预约制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全球唯一以大屠杀为背景、以拯救为主题的犹太难民纪念馆。与以往不同,此次全新亮相的新馆整个展厅以“沉浸式”的氛围,带着参观者以“听故事”的方式,去了解这段历史往事。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浏览影像资料,听犹太难民亲口说一说当年经历;可以通过一件历史文物,了解犹太难民如何从海上逃亡到上海;通过一个复原场景,知道犹太难民和上海邻居的生活环境;更可以通过一部历史短片,快速了解历史背景。尤其展馆序厅部分,通过多媒体影像装置实现了类似肉眼3D的特殊效果,让参观者瞬间就融入凝重的历史氛围之中。

触摸按钮可以“讲故事”的装置、可以和观众实现交互的大型触摸屏……经过扩建改造后,全新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还汇集了大量“高科技”。基于丰富史料推出的展陈内容,以艺术表现和科技支持紧密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一场历史、科技和艺术的交融的视觉盛宴。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自12月8日起向公众开放。馆方提醒广大市民游客,目前因疫情防控需要,纪念馆实行预约参观制。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场。参观者可通过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后购票进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