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单霁翔讲述故宫是一座怎样的博物馆

2020-12-11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明朝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永乐皇帝颁布诏书,昭告天下:“创建宫室,今已告成”。“换算成阳历,当天就是1420年12月8日,正好是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造完成了。”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今天(12月8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的一场讲座上说。

“去年故宫全年参观量达到创纪录的1933万人次,这么多人进入故宫,开启这场文化之旅,如果能提前对故宫有一些了解,会让这趟旅程更有意义。”单霁翔说。他的新书与讲座,聚焦于如何帮助观众认识,故宫不仅是建筑群,而是一个博物馆,从而看到更多红墙黄瓦之下更多的内涵。

12月8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讲述与故宫的故事。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12月8日,单霁翔在讲雁翅楼展厅修缮的前后变化。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寸土寸金里的“空间再造”

穿着标志性的布鞋,已经从院长任上卸任一年多的单霁翔,再次担任故宫“王牌讲解员”,讲述故宫的过去与现在。今天也是他的三本新书(《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宫殿漫步》《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故人匠心》)发布的日子,这三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分别讲解了故宫的建筑、文物与人物,是单霁翔作为“讲解员”的精华之作。

故宫在常人眼里规模宏大,但是在管理者眼里,堪称“寸土寸金”。即使是传说中的9000多间房子,也难以满足如此规模文物的保存、修缮、展示,以及观众对故宫越来越多的功能需求。

因此,故宫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博物馆,不得不在现有空间里进行“空间再造”。

单霁翔回忆,以前故宫有200多间房子堆着各种木箱子,层层叠叠,积满灰尘。这些曾经是收藏文物的箱子,后来文物进入地下库房以后就闲置了,“这些箱子其实也是重要的文物,清理好以后,在北院区专门建了三个大的仓库专门放着,大量原本作为库房的房子就腾出来了。”

还有些房子里,地上堆着毡子、被褥、门帘等纺织物,虽然不是皇帝使用的,但也是古人用的,有保存的价值。于是故宫专门对这些织物进行除菌、熏蒸、修复等,建立了织绣库房。

前两年在武英殿前开放的家具馆,也是将存放在故宫各个房间、角落的数千件家具收集、修复,设专馆展陈,既丰富了故宫的馆藏类别,又腾出了大量空间,同时也让破败的南大库恢复生机,成为独具特色的家具馆。

不仅文华殿、武英殿、南大库等殿宇和库房成为展厅,原先从未开放过的城楼和角楼,也开放成了展厅。现在,东华门城楼变成故宫古建馆,数千件与古建相关的样式雷烫样、构件等被展示出来,成为很多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课堂。

而午门和神武门两大城楼被修缮完成后,给了故宫单霁翔巨大的惊喜。午门加上东西雁翅楼,成为故宫空间最大的展示空间,近几年,“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等大型展览,都选在午门展厅。“外国文化部长、博物馆馆长到了午门眼睛都亮了,纷纷要求把他们的展览送到这里来。”单霁翔回忆。

以往作为故宫游览终点的神武门,如今成为游览的重点,因为神武门城楼也变身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展厅,近年来常常承办境外展览。由于神武门城楼建筑很高,被设计成双层,更加增添了展陈的面积。

院长也无权做的事

单霁翔进故宫工作第一天,就能准确地报出故宫文物的底账:1807556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全国珍贵文物的近42%,都收藏在故宫。

这个数据,经过了7年的统计。故宫前院长郑欣淼带领故宫工作人员花7年时间,对故宫文物全面清理,才得出准确的数据。“听说清理结束总结大会上,台上台下不是一片欢笑,而是大家都落泪了,终于完成了这份重要的工作。”单霁翔感慨。2016年底,经过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故宫文物数量又更新到1862690件。

面对这些文物,有些事院长也无权去做。比如,故宫对纸质文物的提取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书画藏品展出一次,至少要在库房中“休息”三年,其间即使院长也无权调阅。这也是为什么故宫所藏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几年才有一次见到真迹的机会。

近几年,故宫文物修复师因为纪录片的热播而走红,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纪录片播出后,第二年就有上万人来故宫文物医院应聘。”单霁翔回忆当时的盛况,“(面试时)我问他们,你们真的了解修文物的状态吗?并不像纪录片中那样逗逗猫、弹弹吉他那么浪漫,其实是非常枯燥的,真的是择一事终一生。”

故宫文物医院是2016年挂牌成立的,故宫拿出200个编制,招聘了200名“文物医生”,不仅有手艺高超的老师傅,还有掌握最先进设备使用的年轻人。在这里,文物修复成为多学科融合的开放系统,“文物医生”们借助先进设备,掌握了唐卡修复等极高难度的修复方法。

在任上,“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堪称单霁翔的任职宣言,他在不同场合反复提起这个目标。今天,在故宫建成六百年当天,他认为,已经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个六百年。

新京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