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80后作家林森:我想做这样的尝试

Image 2020-12-18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中篇小说单行本《海里岸上》,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人民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分享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岛》是80后作家林森的长篇新作。现代化进程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城市发展中的变与常,构成小说并行的线索。“我们是一个农耕文明国家,对海洋的书写其实比较少,即使有一些书写,也是一种岸上观的书写,像站在岸边看大海的样子,很少有人真正站在水的中间或者是孤岛上,环视四周全是海水的感觉,我想做这样的尝试。”谈到创作缘起,林森这样说。

“孤岛天地间——林森《岛》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单向空间·大悦城店举行,著名作家、评论家邱华栋,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著名诗人、评论家杨庆祥,评论家、《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以及《岛》作者林森,围绕《岛》的书写,探讨现代化进程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当代人的孤独感,以及新南方写作的可能性。

邱华栋认为,放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序列里来看,林森的长篇小说《岛》无疑是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岛》讲述了一个人逃到一座岛上生活了很多年,有点像现代版的鲁滨孙,作为历史存在的真实人物,怎么写出这个人的传奇性、审美感和关于生存的一些微妙的东西,尤其这个人在岛上生存了四十年的时间,这是很有难度的事情。从文本内容上看,林森具有很强的文字控制能力,“这部小说一开始写了十六七万字,后来删成十二三万字,但是增加了两条线,我本来以为要写成五十万字,甚至更宏大的,但是小说出来之后发现作者控制极好,就像岛一样在那个地方远远看到一个影子,呈现一种生存的状态。”

“其实每一个作家写到海洋的时候都想写一个岛,这个岛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每个人都想建构一个自己的岛。”李少君坦言,林森的《岛》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一个成熟,他开始想真正建构一个关于他个人的文学之岛,精神之岛。作为一个曾经在海南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李少君认为,林森的《岛》除了对他本人的创作史有重要意义,小说面向当下,面向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海南的当代史。

在季亚娅看来,小说里岛屿作为一种方法,以边缘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与林森主持的《天涯》这本杂志或许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这个写作方法可以称之为离岸写作。

“后面应该还会有更多的青年作家、诗人去写作这样一个向海洋深处拓展的作品。”杨庆祥将《岛》视作“新南方写作”的开拓之作。关于“新南方写作”,杨庆祥认为,广东、广西、海南和东南亚,都应该纳入这个文学版图里来,这样的写作才是与欧洲文学、与美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写作,是青年作家未来的责任。

关于《岛》的内容,杨庆祥认为,小说书写的岛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现实的岛,一个是精神意义的岛,精神意义的岛更重要,“林森试图重建一个中国人的多重生活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岛》提供了一个类似于海明威《老人与海》等经典剧作所提供的文化启示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