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吸引了两个学术界的知名论坛,敦煌魅力何在?
11月1日,2020中国长城论坛在敦煌开幕。11月7日至10日,“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也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是“丝路”重镇,以“石窟壁画”举世闻名,吸引着不少游客。大多数人眼中的旅游城市敦煌,为什么能接连吸引了两个学术界的知名论坛?
不仅如此,敦煌研究院今年在文保类职位报名录用比为4:1。也就是说,敦煌不光吸引学术界的目光,还有不少年轻人为了敦煌,从繁华都市和沿海发达城市“逆向”来到敦煌求职扎根。
敦煌,除了是旅游目的地的上选之外,究竟魅力何在?对此疑问,上观新闻记者采访甘肃省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
上观新闻:敦煌的自古以来,在东西方交往中都起了一个重要作用。眼下,敦煌如何做到沟通内外,促进民心相通?
陈炎人:敦煌文化本身就是民心相通的产物。促进民心相通也是敦煌市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000多年前,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在河西走廊广筑长城,而后“列四郡、据两关”,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才有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汉长城现存最精华的部分在敦煌,敦煌也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藏经洞发现以后,敦煌学成为国际性显学。世界各国都知道敦煌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汇聚交融的产物,对敦煌文化有一种认同感,敦煌承担促进民心相通的任务是最合适的。
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在此基础上,敦煌也在搭建一些分领域的沟通交流平台,比如我们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的敦煌文化学院,以及敦煌学术周和敦煌艺术节。通过这些平台,吸引国内外艺术工作者、文化研究领域学者和文化企业家开展交流与合作。
上观新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敦煌遇到了什么新的发展机遇?
陈炎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使命,敦煌要承担起促进民心相通的使命,要弘扬敦煌文化。这就要求敦煌成为一座有文化辐射力的城市。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依托城市而集聚。敦煌市正在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敦煌国际空港经济区和敦煌文化研学基地,集聚一批文化机构和企业主体,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当然,这也是敦煌的重大发展机遇。
上观新闻:除莫高窟外,敦煌还有玉门关、悬泉置等265处文物点。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一个平衡,敦煌如何把握?近年来,敦煌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炎人:文化遗产必须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适度的利用。我们有一条红线,游客不能多到有损文物的程度。同时,要增加游客的获得感,让游客在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中欣赏、感受、学习到更多。我们近年来大力推广研学旅游、智慧旅游,就是为了增加游客的获得感。
文物保护上做了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坚决落实保护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第二,科学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各领域的分项规划,以及重要文物的专项规划。第三,精准保护,不同保护领域有不同的标准,一切按标准办。第四,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中,比如我们正在筹建的中国汉长城博物馆、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项目。
上观新闻:莫高窟是敦煌最富盛名的文化名片,在莫高窟的遗址保护与文化传播上,敦煌市与敦煌研究院是否有合作交流?
陈炎人:我们跟敦煌研究院合作交流很密切。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除了做好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外,也对敦煌市的文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双方也通过敦煌文博会等平台,在文化传播上开展合作。对于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和研究方面的项目建设,敦煌市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全力保障,并提供高效的行政审批和最优的行政服务。
上观新闻:在敦煌学的研究上,敦煌市有没有做一些什么推动性的工作?
陈炎人:我们做两件事。一是搭建平台。国内外有很多喜爱敦煌,热爱敦煌文化的人,只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他们都愿意为敦煌做事。我们搭建的敦煌文化学院、学术周、艺术节,以及敦煌大讲堂等平台,可以与敦煌研究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敦煌学研究。
二是敦煌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我们主要通过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研学环线来实现成果转化。其中,北台街区以敦煌服为主题,南仓街区以敦煌古乐为主题,研学环线穿越敦煌绿洲各乡镇,包含了诸多敦煌文化的研学体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