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亮相徐州博物馆

2020-12-25

本报讯 日前,“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亮相徐州博物馆邓永清收藏书画馆。此次展览作为徐州博物馆2020年的年度特展,聚焦淮海地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精选考古发现的80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其中珍贵文物55件,国家一级文物29件。

淮海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接的黄淮海平原,这里北接齐鲁、南望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沂、沭、泗河穿流其间,黄河大运河交汇,四通八达。自古以来,这片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人缘相亲、商旅相通,区域之间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淮海地区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证实,商周时期,这一区域部族林立、古国众多,是商文化、周文化与东夷文化、淮夷文化演变与融合的重要区域,徐、薛、滕、郳、邾、小邾、滥、莒、邳、彭、司吾等国融合发展,鲁、宋、齐、楚、吴、越等国争霸其间。

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在政治活动、祭祀仪式、军事战争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淮海地区青铜文明史。此次展览通过商、西周、春秋、战国四个单元,展现淮海地区商周时期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展出的80件商周青铜器,器型丰富,涵盖了鼎、鬲、簠、甗、铺、簋、爵、斝、盉、卣、壶、匜、盘、奁等,体现了古代青铜器作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种功用。

如展出的西周“鲁仲齐”铜盘,高15.5、口径38.7、底径28.1厘米,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遗址M48,现藏于孔子博物馆。铜盘是商代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多在宴飨前后行“沃盥之礼”时与匜、盂配合使用。沃盥,也就是洗手,当时盥洗用匜浇水,以盘承接。该件铜盘折沿,浅腹,折耳上有一卧牛,牛昂首向外,三人形足,三人高鼻广目,头顶盘腹,背倚圈足,双手抬盘,呈半蹲状。腹部饰窃曲纹,圈足饰垂鳞纹。腹足部内底阴刻有铭文,共三行十五字:“鲁司徒中(仲)齐肇乍(作)般(盘),其万年永宝用享”。从铭文看,墓主人“仲齐”为鲁国司徒,应是鲁国宗室成员,“鲁仲齐”铜盘是研究鲁国墓葬制度极为重要的资料。

由淮安市博物馆提供的一件战国兽首鼎,不论从造型工艺还是制作技艺角度看,都十分引人注目。兽首鼎,也称牺鼎,特征是圆腹鼎体的一侧做兽首状,它属于鼎类,却是模仿盛酒器的牺尊而来。这件兽首鼎1978年出土于淮安市高庄战国墓,器高13、口径12、长16.5厘米。鼎口平面呈椭圆形,腹部微鼓,圜底近平,下有三个矮蹄形足。兽首与器身相接,兽角和兽面铸造精细,沿下有两个长方形立耳。考古资料显示,此类器物多出土于以舒城为中心的安徽省江淮地区中部,是春秋时期的群舒文化之器。在邳州九女墩徐国墓和淮安高庄战国墓均有发现,在浙江和江西一带也有出土,其他地方基本不见。研究认为,这种器物是徐舒同族的重要例证,江浙地区发现的兽首鼎可能是徐舒民族自淮河流域迁移的结果。

同时亮相展出的,还有连云港市博物馆的商代铜鼎、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的商代铜斝、菏泽博物馆的商代饕餮纹宰甫卣、滕州市博物馆的商代“鸟”铜爵、南京博物院的春秋铜方壶、宿州市博物馆的西周凤鸟纹盉、枣庄市博物馆的春秋窃曲纹裸人足铜盘以及淮北市博物馆的战国云雷纹鼎等馆藏珍品重器。

据悉,此次展览是由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淮北市博物馆、菏泽市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商丘博物馆、宿迁市博物馆、宿州市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枣庄市博物馆联合承办,并得到了南京博物院、孔子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盱眙县博物馆等单位支持,展期到2021年1月28日。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岳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