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看见文物|“汉代第一俑”:击鼓说唱俑

Image 2020-12-31

击鼓说唱俑 图片来源网络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然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东汉陶俑,为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这件陶俑名叫击鼓说唱俑,它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发现也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击鼓说唱俑不但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研究中国曲艺艺术发展的珍贵史料。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为东汉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击鼓说唱俑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东汉时期,雕塑艺术风格较西汉有较大变化,在追求总体造型古拙雄浑的同时,十分注意细部生动传神的刻画。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表。

俳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他们侍奉君主,以逗笑的方式为君主排遣无聊。在宫廷宴会上,俳优往往是灵魂人物,以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演博得宾客的欢笑,助兴起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然,有些俳优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依靠口舌之利,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取悦君主的同时,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讽谏。

秦汉时蓄养俳优之风盛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离宫数百所,倡优成千。优旃就是当时有名的俳优。秦始皇曾计划大兴苑囿,东到函谷,西到宝鸡。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园囿修好后,放进许多禽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苑囿中的麋鹿用角把他们就能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就打消了这念头。秦二世时,一天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想把整个咸阳城用漆料涂一遍。优旃又去说:皇上这个建议真是和我想到一起了。整个咸阳城都被涂上了漆,敌人根本就爬不上来,真是太好了。二世于是打消了漆城的想法。

汉代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随时供主人取乐。表演时,他们一般边击鼓边歌唱。汉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汉武帝“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丞相田蚡“爱倡优巧匠之属”。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云:“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都可以证明。

四川地区出土了许多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说明当时蜀地俳优说唱表演颇为流行;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动作滑稽的表演者,出土的汉代陶楼中,也经常有俳优演出的场面,均显示了俳优表演在当时的盛行。难怪史学家司马迁对俳优有很高的评价,在《史记》中专辟《滑稽列传》,浓墨重彩地为俳优传神写照。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击鼓说唱俑以它独一无二的艺术感染力,不仅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东汉雕塑技艺的高超,而且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习俗、衣着服饰和当时的民间说唱艺术提供了生动的实物史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