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西山万寿陵园:祭祖体现着我们的精神信仰
2021-01-02
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荀子·礼论》指出:祭祀是人们对祖先思慕感情的真实表达,是忠诚信爱的极点,是礼仪制度的最高表现,“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在实践中,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正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深邃的精神魅力,祭祖信仰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