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短短28个字的答案,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真谛

2021-01-05

现代学者林语堂曾经说过:“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这在后来也演变为了另一句话: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作为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个人物,一生风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这是当今许多人都无法做到的。我们可能有这样一个认知,苏轼和苏东坡是一个人。当你深入了解他后,你发现二者也大有不同,那为什么苏轼会被叫做苏东坡呢?

在嘉祐元年,苏轼进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当然参加考试的也不止苏轼一人,还有自己的弟弟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在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实力不凡。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一切都如往常一样进行着。这时一份试卷引起了欧阳修的兴趣,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欧阳修把这份试卷放到了第二位。没想到在试卷公开后,答题者竟然是苏轼。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在欧阳修的大力称赞下,苏轼名声也大噪一时。就这样,从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朝代。随后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但因为父亲的病逝,他和自己的弟弟苏辙要回家守孝三年。

=

可这三年朝廷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还朝之后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但他和欧阳修等人由于王安石的意见不合,在宋神宗对王安石的大力支持下,苏轼被迫离京。这已经不是他最初踏入仕途的和平世界了,一切都充满了恶意

一番周折后,苏轼来到了黄州。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自己还是被贬,自然也不会得到当地人什么好脸色。但这对于自己能保住这条小命来说,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了。

苏轼的另一位患难之交马正卿看到后于心不忍,他以自己的名义从官府当中申请下来一片摞荒的地给了他。这块地如此贫穷,苏轼也没有什么种地的经验,但为了生活只能继续下去。只要肯付出,填饱肚子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无所事事的环境下,苏轼潜心研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他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在这盖了几栋房子,并提了几个大字:东坡雪堂。他爱上了这片土地,他更想感谢自己的好友。苏轼专门为这块地取了一个名字叫东坡,同时也拿它当作自己的名号。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为这片地写了一首诗:《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整首诗只有28个字,但却真正描写出了苏轼对这片地的感情。虽然“市人行尽野人行”,但苏轼看到了“雨洗东坡月色清”的景色。不嫌弃“荦确坡头路”,最喜欢这里的“铿然曳杖声”,苏轼的精神境界已经达到另一个程度,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从此“东坡”也名扬天下。

其实整个故事也不难理解,正是因为自己被贬,苏轼成就了“东坡”,那我们人呢?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上天给了你如此多的才华,你就必须要走这样不平凡的路。没有艰难的付出,又何来成功的喜悦呢?

关于苏东坡你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