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杜甫爷爷的一首高水平诗,文化传承、原生家庭和起跑线很重要

2021-01-08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为“诗圣”、“史诗”,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不如人意,晚年因安史之乱,为生计所迫,逃难到了四川成都,后希望回到故乡,于是从成都出发,经奉节,算是顺着长江东归,可惜流落洞庭湖一带,终老没能回到家乡。

不过,别看杜甫老年不顺不爽,早年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曾和李白高适一起云游四方,他爷爷杜审言是进士,不亚于当今的省状元,因和张易之兄弟(武则天男宠)交往,而被流放到了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生活很富足。年轻的时候与李峤、崔融、苏味道(曾任宰相)齐名,号称“文章四友”,是律诗的奠基者。杜审言有很光鲜的履历,文化水平不用说,家底也很丰厚,杜甫出生这样的家庭,自然得到很好的教育,可惜命运不济,愣是没博得进士,从此大唐少了一个官僚,多了一个名垂青史的伟大诗人。

杜甫爷爷杜审言作为律师的奠基者,留世诗词不多,其中有一篇入选蘅塘退士编辑的《唐诗三百首》,题目叫《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起欣赏欣赏: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虽然掌管一番水土,对有志青年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尤其对才华横溢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远离家乡当小官的杜审言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时节,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情,但杜审言却“非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凉,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满腹牢骚。

第一联: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气节事物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也就是说,如果在家乡,或者是当地人,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有异乡人才会“独有”、“偏惊”,生动体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第二联和第三联则是写江南的景色如何与家乡中原不同。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实际上,诗人是比较故乡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景色,在江南仲春的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突出写江南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漫天云霞。“梅柳”句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踏雪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

第三联写春鸟和水草。春天气候温暖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的更为欢快,一个“催”字,突出江南二月春鸟更为欢鸣的特点。“晴光”即春光,“绿萍”即浮萍。在中原,三月才绿萍始生,而江南要早很多。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处处写江南物候,却处处怀念故乡中原,与第一联的矛盾心情一致,最后一联写出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正因为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结尾不仅点明思归,又点出是和朋友的“古调”(陆丞的《早春游望》)。

全诗似在写江南景色,但处处与中原故乡做比较,思乡之情跃然而出。

唐朝诗人中,李白杜甫王维是后人无法逾越的三座高峰,他们三人的家庭环境都非同一般,文化根基很深厚,为什么现代很多人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大多数人一出生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参加各种培训班,各类社会活动,而农村和条件一般的家庭现在虽然也没什么农活或家庭事务,但活动内容完全不同。有些人的爷爷奶奶带孩子是棋琴书画,有些人则是麻将扑克,更不要说上代人留下的社会资源了。原生家庭和文化传承是很难逾越的坎,虽然后天因素很重要,但家庭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