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挖出钧窑瓷!北京金中都护城河遗迹首次发掘有大发现

2021-01-14

“这就是金中都西城墙外的一段护城河,我们站的位置就是当时的河底。”上午10时,在位于丽泽北路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地现场,金中都外城墙护城河遗迹首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发现的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为复原金中都结构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贞元元年(即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今北京),并改称中都,自此北京开始成了国家都城。现残存的金中都城南垣西垣遗迹,是研究北京历史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目前,金中都城墙遗址在地表尚存南城墙万泉寺、凤凰嘴和西城墙高楼村等三处,1984年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起,为配合金中都城墙保护和展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丰台区文旅局对西城墙、南城墙及周边开展了两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计发掘面积2900平方米。

“今天所在的考古工地是位于高楼村的西城墙遗址,是内外城的交界处。”此次考古工作的领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丁利娜告诉记者,此处发现的护城河的宽度是66米,距离西城墙大约17米,南北向的西城墙长度大约有10米。记者在现场看到,西城墙护城河东西堤岸已经在两个点位确定,河底两壁画着地层分界线。地面上还残存一块城墙土堆,已经被保护起来。现场,可以清晰看到当时城墙夯土时留下的夯坑。

此次考古发掘中,发现城墙遗迹5处,总长约60米,最宽处24米;马面遗迹(凸出于墙体外侧的防御设施)1处,长约20米,宽约7米;护城河遗迹1处,宽约66米;城内道路2条,残长约20米和40米。发现马面遗迹,其形制为圆角长方形,外围包砖。此外还出土了“官”字款砖、定窑、钧窑瓷片等遗物。

丁利娜介绍,此次发掘基本厘清了金中都外城城墙的保存状况、形制结构,及其与城外护城河、城内道路的关系,首次正式确认了护城河、城墙的宽度及营建方式。首次完整揭露了一处金中都外城墙的马面遗迹,确认其形制为圆角长方形,构建方式为在城墙外二次增筑、外围包砖。

此外,金中都城在唐幽州、辽南京城基础上改扩建的史实,此前仅有史料记载或少量文物印证,此次发掘出叠压在南城墙下的唐代墓葬、辽代墓葬,从而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实证了金中都城的建制沿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