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看见文物|以艺术手法表现理想中的图腾——白陶鬶

Image 2021-01-14

白陶鬶的材质是类似于“高岭土”的白色陶土,只有少数地区分布。白土陶器烧制火候较高,质地比夹砂陶、灰陶等更坚硬,吸水性弱,更适宜使用,挂上釉就是瓷器。白陶是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可作为烧水器、酒器、礼器使用。

白陶鬶,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高14.8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白陶鬶(guī)杨晓君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豫东地区也有零星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测定其年代约始自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左右发展为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特征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

陶鬶是大汶口陶器中的典型器物,是一件新石器时期人类艺术家制作的精美器具,作为烧水容器,既实用又美观。这件陶鬻呈灰白色,造型独特,如一只伸着长喙的鸟,正引吭高歌,颈部粗短似漏斗状,顶部有斜向的流伸向器身前部。圆环形提梁,上联颈部,下接器身,表面按压成绞索状。腹部略呈球状,腰部有一周横向附加堆纹,表面压印成花边形的装饰。古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把三个肥大的空袋足均匀分布于腹部下方。稳定支撑,同时亦可增加受热面积缩短烹煮时间。

这件白陶鬶是我国所有白陶鬶中历史最悠久、造型最美观、形制最完整的一件。该器是由高岭土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胎壁较薄,质地却很坚硬,体现了制陶技术的又一新进步。

白陶鬶(guī)杨晓君

陶鬻是远古时期人们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白陶鬻则是这类器形中的稀有品种。它们以高岭土制作,经1200℃左右的窑温烧造而成,胎壁轻薄,质地坚硬。白陶鬻并非只是实用器,它也可能被置于比较重要的场合,具有礼器的功能。中国古代把中原以东的众部族统称为东夷,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开始,这里的地域文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东夷族以鸟为图腾,其文化遗存中有不少鸟的形象。把自己喜爱的鬶做成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鸟,有的似仰首高歌的雄鸡,造型独特,姿态生动,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器物。陶鬻被公认是由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演化而来,尤其是鬻颈、鬻口完全模仿鸟首的形神,灵活伸展、昂首向上,融写实与抽象于一体,以艺术的手法将理想中图腾的形象表现得完美而雅致。

由于它独特的特征,为周边部族所模仿,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甚至江西都发现了类似鬶的器物。龙山文化晚期,造型优美的白陶鬶和胎质细薄的黑陶罍实际上已经具有礼器的功能,它们多成组地被随葬在一些大墓中,与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共出,共同组成了成套的酒礼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