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绘画纵横导览|八大山人——朱耷:亦僧亦道、亦画亦诗

Image 2021-01-15

朱耷(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

朱耷是明宁王朱权后裔。明灭亡后,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朱耷遂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八大山人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其艺术造诣颇高,被列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艺术风格

朱耷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等。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画笔致简洁,大都是荒岭怪石,表现了“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

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每一幅都极具个性。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他的笔墨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有一首题画诗这样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他的画作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意境冷峭。作品中隐藏着孤寂、愤世嫉俗和亡国异乡的遗民之情。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作品欣赏

《游鱼》,清,八大山人,立轴,水墨纸本

该作品构图大胆奇特,满幅纸只画有一条鱼。

画面上是一条孤零零翻着白眼的鱼,画中既无水,也无任何陪衬,亦无石头或者水草,但从它突出的背鳍和摆动的鱼身可看出,它在游动。画家以奇特的形象描绘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寥寥数笔,神情毕具。

《枯木寒鸦图》,清,朱耷,纸本墨笔,178.5厘米x91.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枯木寒鸦图》系八大山人晚年所作,这幅作品表现了隆冬时节,4只落寞的寒鸦在残石败枝上栖息的情景。

寒鸦的羽毛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罩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细密的质感。鸟的眼眶为一笔圈成的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一付“白眼向人”的神色顿现笔底。

此画以形写情,以情取神;布局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画中笔恣墨纵,逸气横生,着墨简淡而不失浑厚,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笔墨尽显凝重、洗练、含蓄、朴茂、空明。

《鹭石图》,清代,八大山人,纸本水墨,92.2厘米x55.6厘米

此幅《鹭石图》是朱耷晚期花鸟画作品,这个时期其独特风格已经形成,物象造型更显夸张,构图和笔墨更显简略,用笔用墨更显凝重、洗练和含蓄,有所谓的“笔简形赅”之韵味。另外,禅宗对八大山人的影响在此画中也有体现:一只鸟,几块石,几片叶。简洁、飘逸、孤寂、空灵......

画面中焦、重、浓、淡、宿墨运用错落有致、恰到好处。尽管画家惜墨如金,但墨色运用比生活中色彩的内涵丰富得多。八大山人的“白眼向人”和“癫狂”使艺术充满个性,凝练简率而气魄宏大,空灵稚拙而境高意远。此幅《鹭石图》,奇石之上简单几笔勾出一只翻着白眼的鹭,意境苍凉、冷逸,他将自己心态环境的造型符号巧妙地变成花鸟画语汇,给人强烈奔放的美感和无限激情的审美创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