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评当代100位书法家83韩天衡:力可扛鼎 还妖娆

2021-01-17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写字在勤奋和天分,创新在学识和胆识,此言不虚也。

最欣赏李可染大师之语: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题记

评当代100位书法家83韩天衡:力可扛鼎还妖娆

【书家简介】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

韩天衡的篆刻,是一种强烈装饰的美。他的装饰更倾向于形式——空间切割的精密与计白当黑的严谨;当然还包括出红流白的精心推度、一丝不苟。

韩天衡的印章,具有一种平面构成的意蕴,是地道的中国味:线条圆润、厚实;强调重心稳定;还有一种信手的趣味。

韩天衡的书法,篆、隶、楷、行、草诸体皆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大气、飘逸的气格,独具自家面貌。

沙孟海说:天衡同志治印,根底深厚,刀法精熟,加上刻意创造,变幻多姿,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反复玩赏,赞仰无已。天衡同志治印,基础厚,功力深,前后获读所作,善思量,多创意,心仪久矣。天衡春秋正富,游刃恢恢,绚烂之至,乃开新境,继承发展,属望无穷。翻纸数四,率墨志佩。

陆俨少说:天衡抉藩秦汉,独创新调,不欲蹈前人一步,遂能超轶侪辈,俯视群流。

刘海粟说:天衡刻印之妙,古不乖时,健而能软,使小松(黄易)再生,奚冈复作,当敛衽而避。

商承祚说:天衡所作朱白相兼,琳琅满目,叹观不已,如非九折臂,曷能臻此?

李可染说:印章钤样三方极佳,圆厚生动,结构不凡,将为拙画增加胜色。

谢稚柳赋诗赞曰:

金龟玉钮开秦汉,宋叠元朱又一时。

皖流浙派风靡体,肯为吾闲真本师!

王北岳说:韩天衡先生印,似以盘搏为主,附以刀法之崛奇,自然高古。东坡云“以奇取正”者是也。可知一艺之成,天分、人工必当配合得宜方可有成,若韩氏者即此中豪杰耳。

程十发说:我爱天衡之印,食古而能化今,非三代,非今世,独具雄、变、韵之长。雄者气格壮伟之谓也;变者立异出新之谓也;韵者回味无穷之谓也。读其印作,以盘错搏扬为宗旨,以奇反正,奇中寓平,动中寓静,一反故常,自成面目。

唐云说:铁木之外,别有一天。

高二适赋诗赞曰:

百折江流九折文,篆村墨石解纷纭。

几时才见韩生笔,伯乐亲题冀北群。

向爱元人瑶碧堂,脔龙雕虎势披猖。

谁提证圣斋前过,江海都为百谷王。

启功赋诗赞曰:

铁笔丹青写太虚,纵横肯綮隙无余。

周金汉玉寻常见,谁识仙人石上书?

【书法点评】

上海韩天衡以篆刻立世,其书法笔者以为机械的行草不足为贵,力可扛鼎、盘曲妖娆的篆书水平超出一般。当代书坛篆书高手很少很少,多因袭古人,极少创建,或如李骆公、古干等大搞“现代”,离奇夸张。而韩天衡的篆书倾向于“草篆”,用笔坚实中见飞动。观其篆刻作品,我们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书印一体。印有明显的书写意趣,而书亦有明显的刀刻痕。韩篆书以草篆为最高,那种规矩的作品逊色很多。以刀法入书在篆书创作史中成功者极少,开拓者亦少。那么,韩书爽利的笔致,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流动的气脉有理由将之列入高手行列。

不过遗憾有三:一是线质虽有特点,但是由于受“刀线”影响至深,没有与笔合理而深入地统一起来,只取“刀线”的爽拔“刻”味乏粗粝笔的“金石味”,导致线条含金量不足,内质稍贫乏;二是结字与用笔一样缺乏古意的支持,己意多多,必然产生内蕴贫瘠的现象;三是整体感不强。有些作品用笔、结字各自为政,相邻笔、字呼应不足,作品显得散或流于一般章法安排。

反观其篆刻,线质有力而深刻,整体感协调,气韵生动。那么为什么篆刻可以以整体观之而化为毛笔却大为逊色?我认为这其中有刀笔转换的问题,刀笔毕竟是两回事,相通却未必相融。而一旦将两者简单地结合在一起,爽健的刀笔必将因缺乏顿挫而致浅薄。所以刀笔入书后还要积极地融入先贤的一些笔法以补不足。

书画印均擅的艺术家其实三者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有高低之别,有“主艺”和“它艺”之别。当一位在某项领域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转涉其它艺术形式时,他往往将“主艺”中的一些思想或技法巧妙地“转化”进来,从而在短时间内将“它艺”打造出一些特点。本来“它艺”可以随着年岁的增递继续深化,但此时一个通病出现了:“它艺”中往往由一两个独特的技术语言支撑,艺术家往往就此满足,不再深化了,这些个性化的“技术语言”今后反成了进一步探索的绊脚石,使艺术家早早地满足于这种风格高度而不去进一步充实、完善,再锤炼。而“主艺”的形式语言却一再深入、打磨。是对“它艺”关心的不够吗?似乎不全是,“它艺”的浅显个性化往往被附着于“主艺”周围,“它艺”的不足“主艺”的高度可补之,“主艺”的个性化“它艺”可再提升之。当“主艺”与“它艺”的艺术成就并置在一起时,艺术家的头脑往往模糊,自觉不自觉地将二者互相添补,互相置换起来。

艺术家喜欢将二者(或三者)合起来看,心中自有一种满足感,这几乎成为了多艺者的“潜心态”。另外关于篆书作品整体感的问题其实对于一位篆刻家来说理解和操作并不难,拥有整体视角和整体概念的创作一定是非凡的。因为它必将打破以独字为单位的创作惯性而会将字字穿插融合互配,从而产生新的章法形式和创作思想。韩天衡有极少数草篆作品已经约略触及到此。浑茫高境大作期待中。(李金河)

【书法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