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腊八粥就着驴打滚,二踢脚赶着走马灯,春节原来如此好玩!

Image 2021-01-20

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深藏着哪些暖暖的心意?

热乎乎的白豆腐为啥是除夕夜的香饽饽?

黏黏的糖瓜又是什么可爱的食物?

据说正月初八,所有的星星都会下界到人间?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北京出版社,2021年1月)

“情是故乡浓”,提到过年,人人心中都会升起一些柔软的情意,就像何大齐笔下画的和写的那样。何大齐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昔日京城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发生了巨变,也促使他把老北京往事画下来,留下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他的北京民俗风情画系列在《北京晚报》连载多年,有良好的口碑。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何大齐老师的最新作品《北京的春节》的前言。这套作品以老北京(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串起一个个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的种种生活细节与情意。作者在书中把从腊月初八到二月二的日子一一还原。既有浓浓的年味,亦有沉沉的古意和乡愁。

北京的春节

何大齐 绘著

何大齐

1940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在绘画、书法、民俗学、文字学等领域各有建树。近年出版的书籍包括《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燕京往事》、《何大齐插图·注释本》、《何大齐插图本》、《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万有汉字》等。曾获第四届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五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

老北京过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这是高潮期;往后一直要延续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尾声阶段。前后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时间长,活动内容必然就十分丰富。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年俗活动就接踵而至,例如祭灶、办年货、除尘垢、贴春联、挂福字、做年菜、祭祖神、祈福贵、放鞭炮、驱邪祟、包饺子、团圆饭、压岁钱、拜新春、逛厂甸、吃元宵、观龙灯、猜灯谜、看花会……这些不仅是老北京的习俗,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逐渐积累的民风民俗的集中释放和展示。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北京出版社,2021年1月)

中国人一向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教育子孙后代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也是树立良好家风的原则。为了监督一家人的日常行为,鼓励鞭策家人按礼教规矩行事,就出现了在厨房这个最容易产生家庭纠纷和口舌的是非之地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用他来监管婆媳、妯娌以及全家人,让众人有敬畏之心。这也形成了全民共识,那就是灶王爷要把每个人的表现都记在心中,到腊月二十三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将亲自到人间视察,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予奖惩,从心理上引导人们宽容行善。所以到腊月二十三的时候,长辈都会买糖瓜和其他供品,严肃地举行叩拜烧香仪式,恭送灶王爷上天。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但这种教化民风的仪式,在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有着积极向善的意义。

“二十四扫房子”,也叫“扫尘日”,这是在过年前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被褥衣服、清洗器皿家具、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全民的卫生日,无疑是有利于全民健康的。现在政府提倡的“爱国卫生运动”,与此也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成为民风的过程中,会加进我们民族特有的“谐音”,将它民俗化。因为“尘”和“陈”同音,所以就有了“除旧迎新”的含义,寄予了把陈旧的运气、穷运、晦气统统赶出门的期望。

就像人们洗浴后要梳妆一样,扫净庭院后,自然就要装扮一下。首先要贴春联、挂福字,用大红纸写“福”字贴在迎门的影壁或屋内的墙上、院子里的水缸等处。传说恶鬼怕火光,因为火光是红色的,所以红色就可以驱鬼。

“福”字象征着来年的五福临门:

一福是可享长寿;

二福是富贵,有钱有地位受人尊重;

三福是康宁,身心健康安泰;

四福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福是子孙满堂,老有所依(也有说是善终)。

这五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只不过在春节欢乐的日子里,体现得更集中。同时,还要买年画贴在屋里,年画的内容都有“福、禄、寿、喜”的寓意。比如大胖小子抱一条金红色大鲤鱼,有“吉祥有余”之意;“喜鹊登梅”寓意喜讯到家;贴大红对联和挂五彩的挂钱,是为祈福纳祥、驱灾求安之意。总之,节前的一切装饰准备,无不反映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从古至今不变的民俗,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全民奔小康的步伐中,红红火火过大年,是对逝去一年的回顾,是继续前行的加油站。

当过节的热烈布置和各种美食佳肴都准备停当后,三十晚上祭祖的时刻就到了。平日收藏起来的先祖画像、列祖列宗的木质牌位都被供奉在案上,供品丰盛,红烛闪闪,香炉里燃烧的高香,烟影缭绕,缓缓飘散。家里人按辈分,顺序下跪磕头,气氛庄严肃穆。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按大人指点,叩头不止,直到大人拉起来才松口气,幼小的心灵里也逐渐埋下了敬祖追远、孝先承后的种子。

除夕夜的团圆饭,首先是全家人都要到齐,如有因故不能回家的人,也要留个空座位,摆上碗筷,象征此人也在场。家是辛勤劳作的人的心灵港湾,这是亘古不变的。桌上的菜肴不但丰富,还都有吉祥寓意。“红烧鱼”取火红的日子、富裕的生活之意;“炖鸡”取吉祥之兆;“火锅”祈求来年的日子人丁兴旺、热烈欢腾……望着坐在正座的祖辈,列旁座的父母,我们这些坐在下座的兄弟姐妹,满心着急地等待,因为只有长辈动筷子,我们才能大快朵颐。这些日常规矩,长幼有序、尊老敬祖的道德观,在春节阖家团聚的每一次欢乐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浸润教育着我们。

小时候感觉欢欢喜喜过大年,让我懂了好多的事儿。现在想起来,认识到几千年来在生活中所积累下的生活习惯,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习俗,体现在礼仪形式中,而这礼仪形式,蕴藏的都是我们民族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孔子说“礼养德”,意思是礼仪形式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春节是红火的、热烈的,在全民欢腾的每一天,都饱含着对平安、团圆、幸福的祈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资的极大丰富、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大家庭的分解等等,过去的很多礼仪习俗都淡化了,新的民风民俗会逐渐形成,虽然外在形式可能不一样,但传统价值观的核心部分是不能动摇的,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脉,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画这本《北京的春节》,也是为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北京的春节》现当当、京东预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