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明明是纯情的宋词,却被误读为李清照的艳曲,世人太俗气

2021-01-21

宋词是既唐诗之后有一座文化高峰,引领这股风潮的,是苏轼、柳永、辛弃疾、晏殊、姜夔等顶级文人,当然也包括“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很多人喜欢易安词,清朝大文人王士祯甚至认为 “婉约以易安为宗”。然而,易安词虽好,流传下来的数量并不多,仅仅五十来首,而且还有一部分被认为伪作,其中就包括这首《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

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照归轮。

关于这首词,古代文人往往将其归为艳曲。和她同时代的学者王灼就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评价道:“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然而,这首词真的是描述不可言说之事吗,小珏试着翻译一下。上阙描述了一位绸带束腰的女子在发出伤春的感慨。傍晚时分,她打扮一新,曼妙身姿,如同轻云一样,她置身于稀疏的梅树底下,像神仙人物一般。

在下阙中,这位女子轻启朱唇,唱出令人沉醉的歌曲,每一句歌声,都如同是在撒娇生气一样。她静静地看着那条通往渡口的桃花小径,而这条路也显得分外幽静。就在这样静谧的夜中,她怀着惆怅的心情,孤独等待,思念同在月光之下的爱人。

这首词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艳俗之处吗?相反,它还特别纯情,让我们能想到初恋,想到爱情的滋味。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古代时到现在,偏偏有些俗人,非要将它歪曲解读,认为是不堪入耳的艳曲,而且还要栽在李清照的名下。

尤其是那句“桃花深径一通津”,说的是通往渡口的桃花小路,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的脑洞这么大,硬是可以想到乱七八糟的地方。要知道,这女子是在等待回家的丈夫,眼睛当然会直勾勾盯着渡口之路!这和凭栏眺望,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感觉,不是异曲同工吗?

有人又说此中的桃花,就代表了桃花运,离不开男女情事。如果非要引申,那也应该是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在女子的眼中,情郎所到之处,便是人间胜境,她还希望情郎能返回,带她一同离开呢。

而且,在整首词中,从始至终只有女子一人而已,所谓的情郎,只是在女子的想象之中。这样来看,又怎么会有男欢女爱的香艳场景。所以,明明这就是一首闺怨词,非常纯情,却非得说成是艳曲,实在令人无语。

其实,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则是更大的争议。《续草堂诗余》、《历代诗余》等书,都将它定为易安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比较直白甚至略显粗浅,确实不如易安词那么典雅清丽,婉约愁苦。所以,一直有人认为,它并非李清照所写,小珏倒也赞同这个观点。《花草粹編》也收录了此词,除了个别字又所不同外,几乎一模一样,而作者定为赵子发。

关于赵子发,我们了解太少,只知道他是北宋宗室之后,燕王赵德昭的五世孙。从现存的诗词来看,赵子发的作品工整轻巧,显然是效仿柳永。唐宋诗词中,出现不少作者混淆的情况。这是因为当时的印刷术并不发达,而且印刷书籍费用巨大,一般都只是手抄传播。这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张冠李戴的情况,再加上时代久远,往往无从考证。不过,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好作品我们共同欣赏就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