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诗,为何课本只收录前四句?原来后四句有缺陷

2021-01-31

唐朝的诗人如同天上的繁星,在点亮唐朝的同时,还光耀了中华文化几千年。除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外,还有一位“诗王”白居易。诗词方面绝对不比前两位逊色,人生经历方面也绝对比他们顺利得多。

白居易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天才儿童,有文献记载他在六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诗。在拥有如此强大天分的同时,还不缺努力。在公元786年,15岁的白居易前往京城拜见坛前辈顾况。顾况和他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意思就是现在的物价非常贵,想要留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白居易在听了之后,直接拿出自己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顾况在看了之后:“道得个语,居即易矣”,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留下来应该是非常简单了。全诗内容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可这首诗和我们在学生时代背诵的并不同,不仅去掉了颈联和尾联,还将题目换成了《草》,这也引来了很大的争议。文学方面的专家认为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千古名句,后四句存在缺陷,并不适合孩子们去朗读背诵,所以才做出这样的改编。

对于这首诗《唐史》也曾有记载,白居易于唐德宗贞元二年写下这首诗,同时也是一首试帖诗习作。这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命题作文”,在赋得体为命题的情况下当即写出的。经过时间的检验,《赋德古草原送别》也成为这个命题的巅峰之作

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草原上春草的茂盛,第二句写春草生长的自然规律,岁岁循环,生生不息。第三句和第四句写春草即便经历野火,只要春风一吹,它还会坚强地生长出来,这也突出了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从第五句开始,诗人的感情也悄然地发生了转变。青草入侵的对象为何是古道?接的是荒城?无形之中也给整首诗蒙上了一层凄凉之感。在酝酿了这么久之后,诗人最后一句也直接迸发,表达自己内心对送别友人的不舍

诗的前半部分也是在为后半部分做铺垫,但下半部分并不适合孩子们去阅读,所以才进行了“拦腰斩断”。不过既然在“拦腰斩断”后还可以入选教材,那也证明了一点,就是它在删减过后,仍然具备着作为一首好诗的要素。

同时最主要的是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做双重立意,前半部分是在写草的生命力,后半部分是在写对离别的不舍。如果我们单看前半段的话,这也成为揭示生命规律或者生命力顽强的作品。明明是写景之作,却能直接上升到哲理阶段,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除此之外诗的下半部分有许多晦涩难懂的词语,比如“翠”、“凄”等等,且不说它的含义,这在书写方面的复杂程度是很难的,毕竟入选的也只是一年级教材。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古诗还暂时是以“兴趣”为主题,如此复杂的话,势必会给后来的学习造成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在他们长大后,或许还会再次看到这首完整的诗。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不管是对“草”生命力的顽强还是白居易送别友人的不舍,想必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