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论书|2021年1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Image 2021-02-02

(美)达恩顿《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新文化史和阅读出版史的殿堂级学者达恩顿关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史的一部上佳作品,从当时一家普通出版社的数万份档案入手,结合书商之间的通信、出版年鉴、媒体报道等多种繁杂史料,为读者还原出该家出版社的一位销售代表,走遍法国各地,联系推销图书的完整过程。在充满叙事性与可读性的销售代表差旅故事的背后,达恩顿将海量史料以清晰问题意识串接梳理成线的高超能力,从个体化故事的微观视角、关照当时法国阅读出版与社会文化状况的以小见大功力,以及将繁琐史料的对照考证、转化为清晰而充满趣味性的流畅文字的受众导向意识,都让人叹为观止。

(英)汤因比《变动的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关于城市史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从地理位置、政治地位、经济发展与地缘关系影响等多个层面,探究世界范围内城市的现代化变迁历程。在这本篇幅不算长的小书当中,汤因比将个人生命体验、各类史料综述与历史趋势论断交融在一起进行讲述,往往寥寥数语,就将城市变迁的来龙去脉与未来趋势,交待得清清楚楚,尽显史学大家风范。受制于本书的成书时间,汤因比在本书中之于城市史的论述,仍然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史学视角为主,而社会史与文化史层面的内容不是太多,但在有限的内容当中,汤因比对“大城市病”之于城市人生存状态与城市文化生态影响的精彩论断,已经被当今的现实,证明其前瞻性与敏锐眼光。

曹东勃《在城望乡》(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青年学者曹东勃关于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最新力著。就个人看来,本书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问题意识浓厚,全书以五讲的形式展开,聚焦土地、治理等“三农”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言之有物的论述;二是实践导向突出,所有论述,都基于作者深入而扎实的田野调查展开,尽管不乏理论关照,但相关理论分析,都切实以乡村实际与现实实践为检验,真正体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三是城乡视角融合,作者一改当下学界过于追求分科化,往往将城市研究和乡村研究割裂开来的窠臼,如书名“在城望乡”一般,理清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互动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脉络;四是选取史料独特,作者不只具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将陈云等新中国领导人的相关文献,作为重要材料运用,其置身于中国主流政治语境,探求“三农”问题的努力,让人敬佩。

唐克扬《从废园到燕园》(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拥有建筑学与文学双重训练背景的唐克扬老师关于当今北京大学校址所在地——燕园的演化变迁历史的一部佳作的修订再版。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充分运用包括历史图片、私人通信、日记、回忆录等在内的各类中外文史料,为读者还原燕园一带,从被废弃的明清园林,转化为燕京大学校址的完整过程。作者在史料搜集与挖掘方面的功力,以及对于燕京大学校园生活的还原能力,或许得益于其求学过的北大中文系注重文学史训练的传统;其在文学方面的教育背景,又赋予了本书表达流畅、非常耐读的特征;而书中对于燕园布局与规划变迁历程,以及燕京大学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论述,则充分彰显了作者在建筑学方面的不俗造诣。全书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于燕园这片土地的无限珍视与温情。距离本书初版的问世,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希望这次再版,能唤起更多读者,关注包括北大在内的中国知名大学的历史变迁历程。

(美)乔治·帕克《下沉年代》(新经典琥珀图书&文汇出版社):一部关于美国最近三四十年里的社会发展变迁历程的精彩非虚构文学作品。从1978年到2013年,作者在这三十五年间,选择多个关键时间节点,持续追踪与访谈分布在不同职业、年龄和教育背景的几位美国人的生活变化与其参与的美国历史变迁。借助于个体化的故事组合,作者巧妙地勾勒出去工业化、金融危机、阶层差距拉大、民粹主义抬头等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这种既有整体关怀、又基于个体命运关注的写法,让人动容。尽管作者无意于展开学术化的理论阐释,其讲述时段也截止于奥巴马时代,但通过作者精彩而细致的讲述,特朗普能够成为美国总统的深层次原因,已经于书中的字里行间,清晰可见。

(英)西登托普《发明个体》(广西师大出版社):国内社科出版场域中颇有口碑的“雅理译丛”推出的最新作品,采取观念史与思想史的视角,考察西方世界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个体的思想观念,从等级观念和差异化观念中蜕变出来的完整过程。作者的这一梳理,清晰给出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源头的演化历程,对于这一进程中,基督教和各位思想者的重要作用,都有清晰而精准的论述。作者的分析,并没有停留在人头化的思想概述上,而是充分将思想的演化变迁,跟政治的转型、时代的迭进等紧密相联,有点有面,深入而全面。如果一定要说缺憾的话,就是作者的论述,仍然采取思想领袖的精英化视角,而缺乏葛兆光老师所言的思想史的社会化、大众化的落地,这也为后学写出一部更精彩的同主题论著,提供了可能。整体而言,值得推荐。

温铁军等《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东方出版社):温铁军老师领衔的团队关于中国、土耳其、印度、巴西等新兴七国近年来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合集。作者基于清晰的发展中国家立场,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用大量详实而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与调研素材,论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核心国家,对于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这些半核心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转嫁成本、谋取收益的结构化现实。作者的论述,主要侧重于发达国家的支配与掠夺,以及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全球化给上述七国带来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机遇等,论述相对不足。然而矫枉必先过正,本书足以为那些对全球化盲目乐观、或者认为能自动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超越的发展中国家人士,提供足够的警醒与殷鉴。

郑子宁《中国话》(后浪图书&九州出版社):知名语言文化学者郑子宁老师的最新随笔合集。在这本小书当中,作者一方面发挥他对各种语言的超强学习能力,以历史的纵深感,探讨和梳理各种常用词汇的语义演化变迁史;另一方面又从社会文化史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这些词汇含义变化的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与时代氛围——这种语言分析与文化研究交融、学理探究与生动讲述交汇的写法,让本书兼具学术性、可读性和科普价值,值得一读。

(法)卢迪内斯库《精神分析私人词典》(华东师大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六点图书策划的“私人词典”系列作品之一,作者是法国精神分析的代表性学者,精神分析的殿堂级学者弗洛伊德、拉康的传记作者。在这本书里,作者精选了跟精神分析相关的89个词条,一一展开详细解释与论述。对于这些词条的解释,既横跨历史、哲学、心理学、记忆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富于思想性和综合性;又充分结合个人的丰富生命体验展开论述,兼具学术想象力与个体生命温情。这样一部作品对读者来说,不只可以以关键词的形式,成为精神分析研究的指南性导读作品;也可以借助于作者对相关词条的综述性阐释,管窥文艺批评的写法与门径。值得推荐。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一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