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他用461套北京四合院买走,后无偿捐国家

Image 2021-02-08

当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里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人们心中的“诗仙”李白无疑是盛唐诗篇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浪漫而豪放,抒发着独特的人物个性。但其实除了诗歌,李白的词赋、剑术、书法都很出众,他如今唯一流传的真迹《上阳台帖》就是他书法造诣的最佳证明。

《上阳台帖》是李白的自咏四言行草诗,全篇有5行草书,字的大小、字体、排版都很不一致,显示出一种跌宕起伏的壮阔之感。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道:“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如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属于国宝级文物,被称为“一级甲”。

《上阳台帖》的流传之路很是坎坷,它在北宋时被宣和内府收藏,南宋流入权相贾似道手中,元代被书法家张晏珍藏,之后又历经明清收藏家项墨林和安岐之手,直到民国被“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收藏。

张伯驹是民国有名的收藏家和书画家,他出身名门望族,伯父为张镇芳,又是袁世凯的表侄,在当时都是可以一手遮天的人物。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张伯驹却对军功和政治并不上心,他醉心于书法、戏剧和收藏,对国家的文物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伯驹是有钱人家的公子,自然不会缺钱,但他不像别的纨绔子弟那样斗鸡走马或者奢靡豪赌,财产几乎全都用在了文玩古物的收藏之上。比如范仲淹的 《道服赞》、展子虔的 《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都是张伯驹花高价购入后捐给国家的国宝级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故宫博物院没有能力购买这些文物,张伯驹先生为了不让国宝外流,毅然变卖家产买下了它们,其高风亮节值得人们敬佩。

《上阳台帖》原来是清廷内府的珍宝,后来在动荡中流落民间,被一直醉心于收藏书画的张伯驹得知。当时很多清末贵族都在拍卖文物以求换取钱财,无数珍贵的国宝就这样流落到了海外,令张伯驹颇为痛惜,在得知李白唯一真迹《上阳台帖》也可能面临这种命运后,张伯驹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当时张伯驹买入的价格是20万大洋,相当于北京400多套四合院的价格。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把毕生收藏几乎全部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其中也包括这幅珍贵的《上阳台帖》。之后政府要奖励他20万元,张伯驹先生却婉言拒绝了,他说:“我看的东西和收藏的东西相当多,跟过眼云烟一样,但是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我可以捐出来,使这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如今《上阳台帖》依旧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2018年时故宫还专门为张伯驹举办了“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其中展出的文物里就有《上阳台帖》的身影。这件文物代表了张伯驹先生无私的品格,也对李白诗歌和书法的艺术特质研究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意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