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当文化挪用成为热点话题,观光客与纯粹主义者能在时尚领域共生吗?

Image 2021-02-10

在上个月发布的2021秋冬Louis Vuitton男装系列中,艺术总监Virgil Abloh借用一位“陌生人”视角,展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并通过其独到的非洲裔族群文化视角,深度解构了现代社会下既有着装范式所带来的刻板心理印象。

“从所有现有的证据来看,在我之前,从未有过任何一位黑人踏足至这座瑞士的小村庄。在我抵达之前,我就被提醒过,自己大概会成为村子的‘风景’。我把这理解成,在瑞士很少能看见我这种肤色的人,以及城里人通常总会在非城市的地方沦为一种‘风景’。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也许因为我是美国人——那里可能会充满了从未见过任何一个黑人的人。”以上是美国作家James Baldwin在1953年发表的散文《Stranger in the Village》(村庄里的陌生人)中的第一段。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首位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非洲裔美国人,Baldwin通过自己的笔端描述了其在瑞士村庄中经历的种种境遇。Baldwin的不少作品皆聚焦种族问题。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同性恋者,因而性解放运动也是他在创作时所关注的主题之一。

在大约70年后,另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受到了Baldwin的启发——他就是如今法国品牌Louis Vuitton的男装艺术总监Virgil Abloh。幸运的是,与Baldwin拥有相似身份的Abloh,似乎已经在由白人所主导的世界里“游刃有余”。他掌握的权力帮助他在欧洲的土地上发声,向全世界讲述关于其自身种族的故事。于是,在这个一月,我们通过Abloh的眼睛,在Louis Vuitton 2021秋冬男装秀上看到了Baldwin经历的翻版。在一望无际的白雪皑皑中,一位黑人旅行者来到瑞士的崇山峻岭,洁白的雪地与他深色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几十年前Baldwin所经历的遭遇,如今还会再次上演吗?

在本季,Abloh向我们讲述了不止一个关于“偏见”的故事。而这其中,种族问题无疑占据着首当其冲的位置。

“在2020年,我们经历了如此多沉重的对话。有一些是如此的激烈,事情甚至无法再被讨论。但是时尚可以这样做,时装秀可以这样做。”Abloh在秀前说道。时装秀视频中,除了首先出场的“Baldwin化身”外,大部分的模特皆为拥有深色肤色的非洲裔;而白人和亚裔仅作为零星的“点缀”现身。仅从形式上的这一点,即显示出Abloh在对待种族事宜上的深刻决心。但肤色只是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表面”的一步。在所谓“黑人”“白人”之间,还存在着颜色属性之下人们普遍拥有的刻板心理状态。比如,Abloh在这一季所提出的一双相对概念词汇:“观光客”和“纯粹主义者”(Tourist vs. Purist)

“这是我在创作事物时从我的角度出发的组织原则。‘观光客’是某个积极学习的人。在来到巴黎时想要去参观埃菲尔铁塔的人;而‘纯粹主义者’则是一位无所不知的人。”显然,纯粹主义者是我们通常所认定的那种“圈里人”,而观光客则是在既定教条下处于劣势的“圈外人”。

以此为参照框架,我们不难得出,在普遍意义上黑人是“观光客”,而白人则是“圈里人”的相对判断。从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来看,由Abloh所发明的这项公式,其现实意义乃指向自己。在以精英阶层白人为主导的欧洲主流时尚圈,一跃身居高位的Abloh无疑是其中的“异类”。非洲裔,美国人,没有专业的学术背景,从街头文化起家,缺乏主流圈子所认定的“特质”……在时尚警察的眼里,Abloh是一个相当显眼的目标。人们通常会对不叫座的老牌设计师报以同情,但却不会给予这样一位饱受争议的“圈外人”任何情面。这一切对生性敏感的Abloh来说,无疑成为了他力图反抗的源泉。

因此,在这次的系列之外,他亦创造了“无设计”的概念。所谓的“无设计”,指代的是那些我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常之物,如“纸杯、金属钉、铅笔”等。Abloh认为,它们均“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不属于任何艺术家”。

自杜尚之后,关于将日常之物“占为己有”的例子的确比比皆是。联想到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Abloh决定奋起反击。“创作权的归属往往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谁创造艺术,谁又消费艺术?无设计或非设计的‘普通’物品并不是艺术界的产物,它们代表了一个不断被艺术界侵占并改造的公共领域。”一种熟悉的质疑之声回荡在品牌新闻资料的字里行间中。若将这种情绪与本文前面的理论结合,一切就马上显得格外顺理成章了:黑人身份为包括Abloh等在内的艺术家带来了不公正的“观光客”圈外人身份,正是因为这样的划定,导致他们无法像其他白人创作者一样对日常之物进行应有的改造和再创作——哪怕是对一个纸杯,一枚金属钉或一支铅笔。

在进行抨击的同时,Abloh亦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的新观念,即建立一种“新常态”的畅想:“在一个试图与陈旧的社会结构决裂、渴望建立新常态的环境中,原型便是新型。”官方资料解释道。在这个系列中,Abloh同样用他的设计语言诠释了这项抽象的概念。一位模特身着具有典型加纳特色的肯特布现身,但其面料上却穿插着类似于苏格兰格纹的图案及Louis Vuitton经典的monogram。“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亲在穿肯特布的时候前往家族婚礼、葬礼,及毕业典礼的时候,其下不会穿任何东西。(但)当我们前往美式婚礼时,他会在下面穿上西装。我把这两项混合在一起,以致敬我的加纳文化。”此举在当前的时尚和社会语境下显得别具意义——当人们还在大肆讨伐和探究“文化挪用”问题的时候,Abloh则率先大胆地解构了属于自身族群的文化。这种行动或许能让那些反对他的人哑口无言,毕竟,作为西方世界中“他者”而存在的非白人族裔,有权借用自身的文化向外界发出声音。

Abloh所要挑战的不只是文化挪用或借用的权威。

在我们的社会中,刻板心理几乎无处不在——包括公共要求的着装范式。由制服刻画的典型着装形象深刻地拓印在了现代人的脑海之中。“艺术家、销售员、建筑师、流浪者”……你是如何通过一个人的外表判断他的职业身份或者其文化背景的?每个人又是如何通过学习获得这种规范标准的?“我是从男孩的好奇时刻开始的。当你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大人们会问你一件事: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而你说艺术家、律师、医生、足球运动员、战斗机飞行员。但后来,假如我问医生是什么样子的?那便会有一种条件反射。那就是我们能够学习的。”而Abloh想要做的,就是拆解这种对职业化服装的既定印象和第一反应。

通过这一季系列,他努力在“制服”的框架下加入属于“观光客”的理解,或者用黑人文化独有的方式对范式进行重新解读。“他们擅长运用修辞手法(反语、双关、即兴重复),玩味甚至推翻既定规范中的隐含信息,由此创造出新的意义,颠覆固有准则……同一短语在标准英语和黑人俚语中的含义很可能完全不同。”官方资料如是解释。这一独特视角为Abloh提供了动手改造具象服装的动力和精神之源,诙谐装饰、迷幻印花、夸张到拖向地板的大衣廓形……制服变得不再“得体”,而人也不应被组织社会运行的机制完全操控和“绑架”。圈外人向圈里人喊话:我不需要尊崇你们定下的“标准”,我的文化逻辑允许我去改变。

但不要忘了,Abloh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观光客”,身居要职的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来自框架内的认可。当然,这要感谢数字时代。“数字时代已经使进入专业知识领域的门槛降低,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光客与纯粹主义者共生的时尚生态。本系列致敬和联结了互为对照的两者。”在此两者的影响下,一个新的Louis Vuitton诞生了。它或许让村庄不再统一,但它却为地球村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参考样本。

撰文—Sophie Shaw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