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要学会变通,择势而为
变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法则。人生在世,要学会变通,择势而为。善于权变,才是王道。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都曾谈到“权变”思想。
《论语》上有这样的话:“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孟子》里也有这样的记载: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吗?”孟子说:“是的。”淳于髡又问:“那么,假如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吗?”孟子说:“嫂嫂掉在水里而不去拉,这简直是豺狼!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这是通权达变。”
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时,忍饥挨饿。这时,子路偷来一只小猪蒸熟了,孔子不问肉的来源,就大口吃下;子路又拿了别人的衣服去沽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源,就一口喝干。
后来鲁哀公迎接孔子,孔子表现得非常矜持。席摆得不正他不坐,肉割得不正他不吃。
子路不解,进来请示说:“您为何与陈、蔡时的表现相反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当时我和你急于求生,现在和你急于求义。”
可以说,孔子自己,堪称灵活运用“权变”思想的代表。
孔子周游列国时,看到魏国的一个大臣正在大量制造武器,准备叛乱。孔子就非常担心:他们要是发动叛乱,一定会弄得民不聊生。
大臣知道孔子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企图,就派人把孔子困住,不让他走。说:“您要对天发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您走。”孔子说:“好,我答应你。”就这样脱身了。
之后,孔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去告诉国君。”子路就说:“老师,你何以言而无信?”孔子答:“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守,而且纵使我去通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免于灾难就好。”
由此可见,权变就是一条生路。而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和教条主义都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
“尾声抱住,至死方休”其实并不值得提倡。故事的主人公尾生是和孔子一个地方的人。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可是等了很久,女子还没有到来。这时,河水上涨了,尾生仍然死死抱住桥柱不愿意离去,直至被水淹死。
许多人都赞赏尾生的坚守信约,其实,他要是能学会变通,雨过天晴,不又可以再会心上人,延续美好的爱情吗?死抱桥柱,这样犯傻,其实无异于一种自杀行为。
无论什么时候,自杀行为都是应该避免的。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健康长寿,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曾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
周老认为“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这其实就是一种通权达变的思想。
他还提醒人们说:“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
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百年人生的智慧,更是对人们的忠告!
人生路上,总是弯弯曲曲,没有一帆风顺。水之所以可以入大海,就是它知道变通,不断拐弯向前。一个人要想走上成功之路,也一定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涌来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来越多,金子就越来越难淘。
由于当地的气候十分炎热干燥,水源极缺,不少人因为缺水而被渴死。这时,一位十七岁的男孩亚默尔灵机一动,断然放弃淘金的念头,改为卖水。
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与讪笑。然而,当许多的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默尔已成为一个小富翁了。
这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
总之,人生在世,谁都难免会遭遇困境。这样的时候,一个人只要能有变通思想,善于在心里拐弯,就会路随心转,突破困局,超越自我,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