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游国博赏国宝,国博中最老和最牛的展品,是这只牛犄角

Image 2021-02-23

今年是辛丑牛年,大家说了很多牛,介绍了很多博物馆中的牛,很多博物馆也用博馆的国宝举办牛年特展。

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是“牛事如意——辛丑年年迎春文化展”;南京博物院是“十二生肖闹新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是“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上海博物馆的展览是“卓荦迎新——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山西博物院特别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有些我现场看了,有些我网上浏览了,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感觉都有点不够。但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只牛,比起它们都要老,老到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的一对犄角。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右手边第一件展品就是它。展签极其简单“原始牛犄角”,下面配着两行小字“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20余万年-5万年),1954年山西襄汾丁村出土。”

动物驯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对动物驯化起源地和历史的系统认识是了解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家牛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之一,关于它的驯化历史有很多种说法。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教授带领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于2013年11月8日,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多学科的科学证据表明,中国东北是人类最早驯化牛类动物的地区之一,时间约距今10,660年。从论文发表到现在又过去了近8年的时间,这个数学应该改为约10,670年。

按展签上的说法,这个牛犄角距今最少有5万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它属于一只野牛。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只野牛在黄河边悠闲地吃着水草。突然间,它听到了巨大的声响,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动,黄河决口了。牛稍一迟疑,疯狂地跑起来,它虽说是牛界运动会上的赛跑冠军,但依然没能跑过洪水,它被泥沙包裹着被掩埋到了地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的肉体腐烂了,泥沙迅速地填补起了那些空隙。牙齿和骨骼中的有机物也腐化了,泥沙没有及时补充进去,直至全部消亡。这只牛角是幸运的,也许是它一被埋下,就被很多顽皮的矿物质看上了,它上面的有机物一消失,就有矿物质进入替代,如此反复,虽说牛角失去了原有光泽,变得又灰又粗,但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又过去了漫长的岁月,牛角在地下经历了无数的地质运动,始终完好无损,直到它被挖掘出来,再被专家研究确定身份后,被陈列在这里展出。

虽说它的相貌并不出众,但它的历史久远、价值巨大,它被作为国家博物馆的第一号文物展出在所有展品的最前方。今年是牛年,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国博博物馆,一定不要忘了看看这最老又最牛的牛犄角。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