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孔子家语】孔子对孔鲤的教育

Image 2021-02-23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致思第八(第十二集)

【原文】

孔子谓伯鱼(注1)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注2)焉!其容体不足观也(注3),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注4)?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注5)。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注6)?”

【注释】

(注1)伯鱼:即孔鲤,孔子之子。此记载又见于《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卷六、《说苑·建本》。

(注2)学:学习。

(注3)其容体不足观也:容体,容貌形体。观,炫耀。

(注4)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此句讲学习的作用。声,名声。效,功效。

(注5)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失礼不立:此句讲君子不注意学习和修饰容貌的危害。饬,通“饰”,修饰。不饬无类,无类失亲,王肃注:“类,宜为貌。惟不饬,故无貌。礼貌矜庄,然后亲爱可久,故曰无类失亲也。”失亲不忠,王肃注:“情不相亲,则无忠诚。”不忠失礼,王肃注:“礼以忠信为本。”失礼不立,王肃注:“非礼则无以立。”

(注6)譬之污池,水潦(lǎo)注焉,萑(huán)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王肃注:“源,泉源也。水潦注于池而生萑苇,观者谁知其非源泉乎?以言学者虽从外入,及其用之,人谁知其非从此出也者乎?”污池,污水池。水潦,积水。萑苇,两种芦类植物。萑,原作“(灌字无‘氵’)”,据备要本、同文本改。

【通解】

孔子对伯鱼说:“鲤呀,我听说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也只有学习吧!一个人容貌形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气力是不能让人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人称道的,宗族姓氏是不值得谈论的。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不修饰就没有好的容貌举止,没有好的容貌举止别人就不会亲近,失去了彼此的亲近就会失去忠信,没有忠信就失去了礼,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让人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更加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