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丨从寄情生活到庆祝节日 成都客家人唱山歌迎客敬酒
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敬酒了哎,敬酒了 ,哟呵喂……客家老妹来敬酒,来敬酒叻……”聊到客家山歌,赵文义习惯性先唱起来,完了再解释,“你看,这个调就跟客家人说话一样”“普通话唱出来就没有客家话的那个味道,比如‘客家老妹’”……
2021牛年新春,与“敬酒”“迎客”有关的山歌,成都洛带镇客家文化传承人赵文义唱过很多遍,从未烦腻。“客家人爱唱歌,有句话说,客家人会说话就会唱山歌,就是这么自然。”
赵文义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现居成都的客家人三百多年前从湖广等地迁来,一同带来的还有祖辈的山歌。“翻山越岭的迁徙艰苦,初到成都开辟生活的辛酸,都通过唱山歌排解和宣泄。”
数十年前,已经过上了好日子的客家后辈人,曾一度搁浅了客家山歌,唱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赵文义热爱客家文化,也包括山歌。通过寻找专业的音乐、民俗教授,以及到乡下寻找老一辈传授,赵文义花了20年的时间,重拾客家山歌,并致力于传播。
最初的学习并不容易,闻讯四处寻访的老辈人,要么身体欠佳不能歌唱,要么因为各种原因,也羞于再开口。“有一次,找到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请他教我们,但他就是不愿意开口。同路的人都打退堂鼓了,劝我也放弃算了。”但赵文义不肯,她动起了小脑筋,“我说你不唱那就听我唱吧,然后一遍接一遍的在他面前唱,但实际上我又还不太会唱。”
这一招见效了,老人连连说,“不对不对,你这个唱得不对,不是这样子的,应该这么唱……”客家山歌就在赵文义和其他客家文化传承人的努力下,一点点又拾起来了,“现在宣泄苦难生活的需求少了,客家山歌多表达喜庆,比如过年的时候唱敬酒歌、迎客歌,当然还有唱得最多的,是情歌。”
“客家山歌没有谱,没有文字,全靠口口相传,”这是赵文义感到犯难的地方,但也是她努力坚持和传承的动力。如今,客家山歌不仅在洛带镇唱响,成都龙潭寺的客家人也邀赵文义一起,再研客家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