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好书2021年2月榜单揭晓!
2021年2月榜
本期书评人:刘忆斯 陆梅 绿茶 项静 杨庆祥 杨早 羽戈 张弘 张明扬 张劲硕 刘玉海
根据书评人投票,本期评出2月好书榜top10。
根据读者投票,本期评出2月人气榜top3。
策划人:王姝蕲
特约编辑:Sueveanna Liu
出品方:腾讯新闻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刘擎
新星出版社
2021年1月
华文好书评语 | 绿茶
政治学者刘擎教授在这部讲义里介绍了现代视域下包括韦伯、尼采、阿伦特、亨廷顿等19位思想大家,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思想史、政治学等,他们的学说与思想深刻地介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议题。刘擎教授通过对19位大师的思想脉络和生平的梳理,帮我们理解建构思想大厦的地基与框架。并且得以直面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诸多难题,收获审慎而真诚的回答。跟着刘擎先生的节奏,来一场生动有趣的思想探索之旅。
《梁庄十年》
梁鸿
上海三联书店
2021年1月
华文好书评语 | 杨毅
《梁庄十年》在时间的意义上指向记忆与乌托邦两个层面。前者促成了梁庄精神史的生成,后者则指向了滑动的时间轴上的未来,体现出经验的未完成性、不稳定性。《梁庄十年》少了曾经直面社会问题的笃定和冷眼,多了回到乡村生活的犹疑和热情。这种犹疑是指向未来的,也是乌托邦发生作用的机制,即建构一种历史整体的合理性。在结尾处,“我”面对阳阳时的感觉似乎难以言明,彼此相遇却不知对方的内心——这种恍然之感是新型的乡村经验,还是古老的城市经验?梁庄携带的讯息越发复杂。据说,“梁庄系列”是未完成的状态,还会跟随现实本身的发展而继续书写。这似乎也从实际行动上印证了作为时间的梁庄所具有的变动不居和未完成性。
《与时俱进的启蒙》
徐贲
上海三联书店
2021年1月
华文好书评语 | 张弘
《与时俱进的启蒙》围绕重申启蒙:重申什么和如何重申展开。徐贲将历久弥新的启蒙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在中国,历经五四运动和80年代的两次启蒙之后,犬儒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甚至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对18世纪以来的启蒙价值构成了挑战。徐贲以强烈的现实关照,以中西结合的知识背景,分析了西方各国的启蒙运动,以及梁启超、陈独秀在中国启蒙运动中的得失。而本书也赋予了启蒙更丰富的内涵和当下性,堪称中文世界研究启蒙的力作。
《开门见山:故乡雁荡杂忆》
傅国涌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20年10月
华文好书评语 |绿茶
《开门见山:故乡雁荡杂忆》是学者傅国涌的故乡忆旧杂记。远离故乡的人往往有一种对故乡莫名的追溯,这种追溯有历史的、文学的、民俗的,情感的等方方面面的面向,傅国涌在旅居杭州多年后,重新回溯自己和故乡雁荡的情感联接,并进而从历史中找寻根源。作为老乡,读这本书有诸多情感共鸣,也进而引发自己对老家小村、小镇的好奇,同步看了多本关于家乡的县志、日记等。
《中国冷兵器图典》
蒋丰维 著
刘子葳 绘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11月
华文好书评语 | 张明扬
关于古代冷兵器,国内也有过一些不错的书,比如周纬先生那本著名的《中国兵器史稿》,但这本书很可能是是在“图典”方面做的最好的一本。书中的彩图让人大开眼界,据说很多都是特邀3D 动画师绘制的。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将战争中的兵器、民间兵器、武侠小说兵器都放在一起解读,精彩与混搭兼具,但这也可能是这本书的一个争议之处。
《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葛剑雄
岳麓书社
2021年1月
华文好书评语 | 张弘
以疆域、城市、建设为古代中国的骨架,以移民、人口、人物、外交为古代中国的血肉,以天下治理和帝王为古代中国的精神中枢,葛剑雄以全新的框架展开了历史叙事,其中,不变的是“中国”这个延续三千多年的概念以及秦代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而万变的则是历史长河中具体的朝代兴替,以及某些具体的制度沿革。《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以学术通俗化的写作方式,帮助读者建立对古代中国的整体理解。
《胡适考论》
席云舒
商务印书馆
2020年12月
华文好书评语 | 羽戈
“大雅久不作”,大陆胡适研究,已经多年不见重磅著作问世。虽说原因可以理解,思之依然无比遗憾。席云舒《胡适考论》之出版,多少填补了一点缺憾。此书正文凡六篇,无论研究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的成绩单和课业论文手稿,还是探析胡适的哲学方法论、“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等,皆奉行“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的实证主义原则,行文清晰、严谨,大有胡适遗风。如书中所云,作者近些年来致力于搜寻胡适英文散佚文献,迄今已经觅得“150余篇胡适生前发表过的英文佚文,以及70余篇未刊英文手稿”,被誉为“胡适英文文献发掘与整理工作的第一人”,这一巨大贡献,足以载入史册。相形之下,《胡适考论》近乎牛刀小试,其后续著述愈发令人期待。
《赵树理与通俗文艺运动(1930-1955)》
张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华文好书评语 | 杨早
赵树理是通俗文艺改造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人,他懂政策,也懂新文学,对民间有深刻的理解,某种意义上,他代表着建国初期通俗文艺改造的方向。赵树理领导下的改造实践及其成就、挫败,也展现了通俗文艺改造本身理想与现实、上层与下层、破旧与立新、挖掘与改造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各种面相。
张霖这本著作从共产党文化人的相关活动,与民众参与两个角度入手,联系新政权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变易,考察通俗文艺改造的初衷、实践与效果,让这一段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历史,获得了更为清晰的面目。
《古史六案》
李洁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华文好书评语 | 羽戈
六案者,以时间为序,即《老子》辨、焚书坑儒、盐铁会议、王安石变法、建文帝失踪、郑和下西洋等,皆系中国史上经典论题与重大疑案,或已有政治定论,不容动摇,或陷入纷纭歧见,不知所从。李洁非如老吏断狱,重审古史,就像此前重审南明史、太平天国史等一样,其结论未必能定案,过程则使人大开眼界,大受裨益。此中以盐铁会议、王安石变法二章最为精彩,读来有拨云雾而见青天之感。譬如论盐铁会议,认为终极是非不在盐铁,而在国家道路:法家之霸道,还是法家以外的百家之王道。与此相应,王安石变法同样指向国家道路之争:国富民穷,还是民富国穷。“……北宋之亡与王安石变法绝非只有间接关系。俯察北宋史脉,变法导致国与民陷于对立,明显是其历史一个转折点。”此外,作者还极力批判王安石党同伐异、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以及所导致的政治生态:“世上之事不论以何种美名出现,但凡唯我是从就必入邪途,其所施行亦必祸世。”今人读之不由掩卷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