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明上河图:隐匿其中的一个细节,实则暗含玄机,千年后终得破解

2021-03-01

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 蒙田

清明上河图一共有5米多长,整幅画卷上有1600多个人物、60多匹牲畜、船只20多艘,此外还有房屋楼阁30多栋。其画面信息非常丰富,就像今天的全景照片一样,整体展示了宋朝时期汴京的繁荣景象,且穿插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百姓的日常生活。除了人物,在建筑上,店铺、城楼、桥梁、官员宅邸和平民住所等等也都一一表现了出来。

▲原版《清明上河图》

01

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上的每一个人物和画面,其仪态动作栩栩如生,每一处似乎都可以发展出许多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冲突。《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一共产生了30多幅名家临摹的作品,现在珍藏于北京故宫的《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原版,此外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以及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等地也有收藏摹本。

原版的《清明上河图》现在难得一见,最近的一次是在2020年9月,为了庆祝故宫600岁诞辰,于是展出了原版《清明上河图》。大家平时在网上见到的《清明上河图》,大都是明代画家仇英的版本,或者是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5位画家合作画成的“清院本”。

▲《明仇英款清明上河图》

在《清明上河图》最抢眼的地方,也就是全画的画眼——矗立于汴河之上的那一座拱桥。在各个不同的版本中,只有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是一座木拱桥,之后所有的其他版本都是石拱桥。后世少有人注意这一点,但专家却表示:里面大有玄机。虽然外形看起来差不多,但这却隐藏了我国古代桥梁史上一个最了不起的秘密。

02

关于这座桥,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河道》中有记载:“从东水门外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在画面中,桥头的两侧有许多草棚凉亭,桥下船只往来,河道繁忙,桥上也有一些商铺,可见这座虹桥十分牢固。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但是这种桥的建造也十分困难,古代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也没有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结构力学,搭建一座木桥,各种繁琐的工序全凭工匠的经验,焊接钻孔都必须要控制精确。除了要让船只通行,还要有足够的承载力。

在北宋之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虹桥,在此之前建造的桥梁都是普通的平桥。所谓平桥就是指桥面平行以桥木桩作为桥梁,这样的桥的桥身距水平面较近,而且有许多桥柱。抗洪能力和交通能力都比较弱,如果往来贸易的船只较多,那么比较容易出事故。众所周知,北宋的贸易经济发达,河道运输也十分繁忙,解决这个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码头航运

03

而在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的记载里,这个时候在山东青州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虹桥。随着这种桥梁的建造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虹桥所使用的木材相较于石材而言,取材更加方便。而且虹桥十分坚固,于是建造这种桥的人便越来越多,建造虹桥的技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虹桥的跨度也变得越发大,且十分坚固。

那么为什么从仇英本开始,“清明上河图”上的虹桥却变成了石拱桥呢?北宋末期,北方的金国大肆进攻中原地区,随着靖康之变、二王北狩等事件的发生,北宋整体被迫往南迁移。在金国将北方完全占领后,曾经繁华无比的交通大动脉汴河便失去了原先通航的作用。以往能够建造虹桥的匠人也不断往南迁移,而金人又没能掌握这项工艺,所以虹桥的建造之术便慢慢失传。

▲金国将领剧照

这就是为什么从明朝的仇英本开始,之后的所有摹本中,这座桥都被改为了石拱桥的原因——因为这些作画的画家从来没有见过木结构的虹桥,所以他们也不理解这种桥梁是以何种方式飞江而过,自然没有办法可以去详细临摹绘画。

结语

直至千年之后的现代,许多桥梁专家对于虹桥进行了各种分析,对其承重结构以及搭建方法有了详细的了解。虹桥结构和建造方法得以解密之后,人们无不对古代工匠的建造技艺感到惊叹。在我国古代,对于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和建造,一直都是一个很高的水准,虹桥便是其中一个代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