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我读经典 还是经典读我

Image 2021-03-01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很奇怪,经典是死物,它怎么会读人呢?难道还能像玄幻小说里写的那样,经典都有了灵智,化身为人来与人交流不成?

大家别误会,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题目中的这个“我”不是指我本人,而是指读经典的人。这个题目所说的是两种读经典的态度、立场和方法。

所谓“我读经典”,也称为“我注经典”,就是以经典为本,读者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主观因素和影响去理解领会经典。虽然任何人都有其主观性,但这种主观性在这种读经典的方式中对经典意思的影响不大,基本能从文字、文化、历史等角度最大限度地重现经典的本意。当然具体到每个读者而言,其知识储备也是很重要的。这种读经者,从主观上是力求还原经典本意的,在向别人讲解时也是如此。古往今来的那些以考据见长的学者们大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应该说这种读经方式是比较可取的,毕竟要先弄懂经典,然后才能谈应用经典。不虚心向经典学习,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收获呢?

所谓“经典读我”,也称为“经典注我”,则是以读者自己的意思为准,让经典来替自己说话,或者是用经典中的话来说出自己的意思。在这种读法下,经典本身是什么意思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如有的人为了替孔子补上所谓的“漏洞瑕疵”,就将《论语》中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解释成“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才是难办的”,并就此得出结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正确的婚姻观。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和现今社会上并不少见,如宋代的王安石、晚清的康有为,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分别写了《尚书新义》和《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其中的歪曲、捏造、穿凿附会是显而易见的。最近这些年的国学热潮中,更是有人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毫无底限地让经典为自己说话。如有位明星学者,居然把“朋友数,斯疏矣”这句话解释成“朋友之间不可太密切,要给彼此留下私有空间,否则就会疏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而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频繁地交朋友,会使朋友疏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