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肖亚豪散文:宁蒗河的变迁

Image 2021-03-03

宁蒗河的变迁

作者/肖亚豪

宁蒗河,从东红左侧由南向北奔涌而去。河的左侧是金色的稻田,河的右侧是芜杂的野地。浑浊的河水挟裹着泥沙、杂草、粪便、塑料瓶、动物的尸体滚滚北流。烈日当空,一群群蚊蝇嗡嗡然绕着河水飞舞,在日光下发出一种墨绿色的微光。这是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我乘坐着一辆陈迹斑驳的中巴车,从烂泥箐出发,前往宁蒗县城。

七月底的时候,东红村泥泞路周围激荡着绿油油的麦浪。下过一阵微雨,我摇醒靠着车窗酣睡的父亲,要求他立刻叫司机停车。父亲穿过巴车两侧座位间的过道,与司机比划了几下。我看到那个左颊下长一颗黑痣的司机极不耐烦地停下车来。没等父亲回到座位上,我从车上蹿出,立于桥头,对着桥下汹涌的河水撒尿。尿液划出一道优美的弧形,在阳光下宛如天边的彩虹一样绚烂。

二零零一年冬天的午后,当我和一群同学穿过民族小学背后那片空阔芜杂的野地,驻足于东红大坝时,炽热的光线映照着大地。宁蒗河汛期已过,如一头刚过发情期的母牛,正慵懒地躺在县城的正东边,回味着高潮剩余的快感。我们想裸身下河畅游一番,但河水实在污浊。靠近岸边激流回环处,一根木头横亘在水边,拦住一头母猪的尸首。四周一片死寂,只有几只乌鸦掠过河堤,在空中盘旋。

我们想到对岸去,但需要沿齐腰深的荒草走到东红大桥,再从桥上走到对岸。午后的阳光很灼人,只得作罢。河的东岸有喇嘛庙,但觉得极遥远,未能亲至。

二零二零年初秋,冒着连绵的秋雨,像一条游鱼,我沿河滨走廊逆流而上,穿过宁蒗大剧院、金莎铭城、易地扶贫二期、彜水天城直至东红大坝。发现由于公路和桥梁的辐射,县城虽在扩大,但河东河西、城区郊外都已连成一片。干河子、东红、清泉、下仁河甚至包都和红旗都已近在咫尺之间。整个县城仿佛顷刻之间坍缩成了一个纹路清晰的小巴掌。

夜幕降临,秋雨未歇,华灯初上,宁蒗河柔缓地流淌,河道洁净,河滨走廊行人渐少,灯光落入河中,形成一道道粼粼的彩色的波纹。岸边的建筑也尽朦朦胧胧的,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出秦淮的香艳来。易地扶贫二期旁有铁索桥,有人者命名曰:网红桥。名称俗烂,但易于传播。当晚,在桥头,听得外地务工多年返乡的年轻人慨叹:“宁蒗越来越像个城市了”。言语中尽是惊喜。

入夜时分,秋雨已歇,在刘家沟山顶俯瞰县城,觉得整个城区都在脚下。临街的灯光投射在附近的山坡上,夜市的喧闹声和广场舞曲声嚣张跋扈,一浪一浪地汹涌而来。宁蒗县城氤氲在雨后的雾气中,和着翻滚的喧嚣声,在浓浓的夜色中舞动起来。

作者简介

肖亚豪,男,彝族,1989年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丽江市骨干作家培训班”第一期学员,现任教于宁蒗民族中学,2013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散文诗》、《边疆文学》、《岁月》、《壹读》、《芒市》、《宁蒗》等刊物。有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中国年度散文》、《2019年丽江文学作品选》、《童年与故乡》等文学选本。

我知道你在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