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天津大学:追寻万里“数字长城”中的文明密码

Image 2021-03-03

新学期开始,敬业湖畔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一派蓬勃气象。研究生组会邀请了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系的 Peter Brown 来交流访问。

面带笑容的张玉坤教授打开演示文稿,工工整整的一行大字——“长城不是一堵墙”映入眼帘,学生们的目光 立刻被投影屏幕所吸引:那是一张巨大的航拍俯瞰图,图片的中央,数字化的长城蜿蜒盘踞在山川大地上,由远及近徐徐展开,像一条巨龙浮游在山峦之上。一堂大课开始了。

张老师给学生讲长城研究

长城研究: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天津大学是享誉全国的“建筑老八校”之一,这里一直都是名家辈出的“建筑大师摇篮”。年过六旬的张玉坤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誉满学界的“中国民居建筑大师”。

2003 年初,张玉坤带领团队启动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调查研究中国北方堡寨聚落。他意外发现很多荒废的古村古堡竟曾经是明长城的防御单位,而长城沿线竟然留有很多这样的遗存。这引起了张玉坤浓厚的兴趣,他直接打报告,申请将研究工作重心从北方堡寨聚落转移到长城地带相关军事聚落的研究。2006 年他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式开始对明长城 军事聚落与防御体系的基础性研究。

在张玉坤的“六合建筑工作室”,现有十多名教授、副教授和六七十名硕博研究生。在2013年长城调研之初,张玉坤就带领团队开始自主研发无人机空-地协同信息技术平台;2016 年,以工作室为主建立了全国首个“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长城建筑遗产保护与信息技术应用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2006 年张老师调研山西长城

2006 年张老师带研究生调研河北村堡

“我从研究生就跟随张老师开展长城研究,一做就是小二十年。”副教授李哲是张玉坤的高徒,他说:“长城研究非常艰苦,必须要身临其境,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走进李哲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十八般兵器”:屋顶整整齐齐悬挂着两排大大小小的无人机,每架飞机上都安有硕大的摄像仪器;门口停放着三台单兵坦克——全地形车,粗糙的履带上依稀可见黄土斑斑。李哲亲切地指着头上一台“大家伙”说:“十几年前市面上几乎还买不到成熟的大型无人机,我们就自己找到航模公司,一起设计一起画图纸,开发出了这台载重40公斤级的涡轮轴旋翼无人直升机。”

2004-2013 年用于长城拍摄固定翼航模和甲醇直升机

2013 年自主研发的固定翼机平台,执行大型、重载、远程信息采集任务

2010 年自主研发 40 公斤级的涡轮轴旋固定翼无人直升机,执行高精度、低震动信息 采集任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