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把刀,千个字》丨王安忆新书即将推出!

Image 2021-03-04

王安忆新作《一把刀,千个字》获得2020年度《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榜首时发表的获奖感言视频

视频文字

王安忆:

谢谢《收获》,谢谢《收获》的这个榜,谢谢让我上榜。

尤其要谢谢张新颖给我写的评语。他把我写得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我都感到很惭愧。

向来的,评论界对我都是厚爱的,很少说我不好,总是说我好,这里面有没有一点个人的因素,我不知道。但确实对我是非常鼓励的,这一点,我应该感到很欣慰。

我和《收获》的关系,说起来已经有40年了,开始于1980年,我第一次给它我的小说,到这部长篇截稿的日子,是2020年,可不是有40年嘛。

40年里,中国当代文学,我们的读者,整个文学的生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写作者和评论家,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关系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要珍惜。

将来,我还是会把稿子给《收获》,而且,是把我最满意的稿子给《收获》。

谢谢。

上榜理由 | 张新颖:

如果我们只是把《一把刀,千个字》看成王安忆得心应手、技艺纯熟的又一部力作,就有可能忽视这部长篇所要挑战的巨大困难:它是小说叙述的困难,也是今天这个时代言说和表达的困难。小说从纽约法拉盛海量匿名存在的一个扬州菜厨师起笔,追溯他从童年到中年的历程,时间推移,时代改变,地理空间一迁再迁,但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消除生命中的一个黑洞:它是虚空,却无处不在。它是上一个时代的后遗症,英雄母亲决绝地飞蛾扑火,但代价绝不止于个人的牺牲——没有母亲的下一代,要用几乎全部的人生与这个后遗症的幽灵周旋、闪躲、抵抗、搏斗。王安忆真诚而锐利地来叩问、思考、辨证、描述,在革命、理想、信仰与油盐酱醋、请客吃饭、人间烟火的张力中推进叙述,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历史、时代、个人的难以化解的纠结和持久的创伤,由此成就的这部作品,不仅再次证明她创造力的历久弥新,也向虚浮嘈杂的现实提示文学铭刻的庄重和深沉。

王安忆 《一把刀,千个字》

单行本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封面暂缺)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

刀工秀气,字写深沉

读王安忆的小说,你不会失望

来自中国的陈诚,靠一手厨艺在纽约谋生。姐姐不时带美国男友来弟弟家吃饭, 姐姐尖刻,弟媳爽快,二人时有言语较量。陈诚的父亲与一众朋友,闲聊中常有碰撞, 带着老一辈的认真执着。陈诚少小离家,沉默内向。姐姐自幼掌管家务大事,敢想 敢做。父母的性格也如姐弟俩,一个平稳持重,一个活泼多思。生活轨迹的改变与 社会动荡相关,陈诚被送到上海和嬢嬢相依度日。孤僻的嬢嬢给了他文化的开蒙和 谋生的本领,里弄生活给了他可靠的朋友和意外的妻子。而消失的母亲,深刻而无 形地影响着父亲、姐姐和他。多年以后,嬢嬢去世,陈诚回上海奔丧。睹物思人,抚 今追昔,少年时的谜团不解自开,剩下的唯有无法言说的感慨。

- End -

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

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包含了《流水三十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启蒙时代》《天香》《匿名》十部长篇著作。

长恨歌-茅盾文学奖系列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座城市四十年的常与变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王安忆独辟蹊径通过一位女性一生的情与爱窥探一座城市的性格,一个时代的变迁。王琦瑶不是大人物,不会名留青史,但她却是那最贴近上海“芯子”的人。作者以平缓冷静的语气、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搭设了一座通往故事现场的桥,呈现了一场末世繁华的海上旧梦。

红豆生南国-仙缘与尘缘-众声喧哗

《红豆生南国》是著名作家王安忆2017年中篇小说集,收入《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三部小说的故事分别发生于中国香港、纽约和上海,讲述了生活在这三个城市的“都市移民”的故事,他们的青春,爱与孤寂。

《众声喧哗》包括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创作的小说《众声喧哗》以及6部短篇小说《爱套娃一样爱你》、《释梦》、《林窟》、《恋人絮语》、《闪灵》、《游戏棒》。 写的是市井小民,延续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写实的细腻笔触。

《仙缘与尘缘》是著名作家王安忆随笔集,围绕旅行、世情、读书、忆旧等不同主题分为四辑。其思想独到、深邃而不流于俗。

小说课堂

王安忆谈故事和小说的写作技巧

对于热爱文学和有志创作的读者朋友们

本书将带来特别的阅读体验

《小说课堂》是作家王安忆的讲义汇编集,收入了她在大学课堂上开设“小说课程”及在不同场合讲座小说及文学课程时的18篇讲稿。讲稿内容紧紧围绕着“小说”话题来展开:有对具体小说名篇的解读和分析,如《解读〈悲惨世界〉》《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有对小说作家风格特质的专门赏析,如《虚构——谈苏童小说》《喧哗与静默——谈莫言小说》;更多的则是对小说创作环节中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关于小说与电影、小说的情节、小说的异质性、经验性写作,等等。

你会从一个小说家的眼中来重新定位这个文体,发掘和重塑小说的核心与构成,理解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相互依存的谜一样的关系,增进阅读小说的乐趣,产生创作小说的欲望……我甚至想,对王老师在复旦大学这门课的考试就是让学生写一篇小说来作学业汇报,可能读者们看完本书,也会有此感受并跃跃欲试呢。

我们小时候-放大的时间

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

一套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的儿时回忆

一套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名家美文

“我们小时候……”长辈对孩子如是说。接下去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我们小时候不敢怎样,我们小时候还能看见什么,我们小时候梦想什么……翻开这套书,如同翻看一本本珍贵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经泛黄,或者折了角,每一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折射一个时代。很少人会记得小时候读过的那些应景课文,但是课本里大作家的往事回忆却深藏在我们脑海的某一个角落里。朱自清父亲的背影、鲁迅童年的伙伴闰土、冰心的那盏小桔灯…… 这些形象因久远而模糊,但是永不磨灭。我们就此认识了一位作家,走进他的世界,学着从生活平淡的细节中扑捉永恒的瞬间,然后也许会步入文学的殿堂。

旅行的印象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全新旅行随笔集

无论这世界多么大,多么面目各异,可内心只有一个

这是旅行中见真情的一刻

《旅行的印象》是著名作家王安忆2018年全新旅行随笔集,由王安忆亲自编选。集结、收录了其包括《看海的日子》《乘火车旅行》《台北的街》《旅行的印象》《访日十篇》《延安的回忆》等在内的旅行随笔46篇。时间跨度从1984年至2012年,足迹遍及中国,欧亚。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到在小说家之外更日常、更感性、更真实的王安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