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半夜归家却被锁在门外,无奈之余写下一首名作,读来令人心疼
或许是在文学方面太过顺利的缘故,苏轼在仕途上曲折坎坷,蹉跎半生岁月,最终也未能如愿。本不是好酒之人,却与这酒结下半生渊源,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仿佛就是苏轼忘却愁苦的良药,喝了酒便不会再想到仕途上的曲折坎坷,随遇而安就好。每每喝酒,苏轼便觉得十分畅快,心里的郁结便散了,斗志也就重新燃了起来。
一次,苏轼与好友喝酒到夜半,回到家中,却发现家门已经被书童锁了,自己被锁在了门外。站在门外的他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写下一首《临江仙》,句句让人心疼不已。那么这首词为何读来让人心疼呢?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写的是苏轼夜半喝酒归家,被锁在屋外的小事。看似简单的几句词,但是读起来句句令人心疼,心里不免感慨苏轼的遭遇。夜里在东坡饮酒,把自己喝得迷醉,喝着喝着又喝得清醒,醒来之后,又继续将自己喝醉。
就这样一直饮酒,喝到不能再喝的时候,才想起来回家。夜半三更自己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也不觉得害怕。随后到了家门口,家里书童的鼾声如雷贯耳,敲门敲了多次,都没能听见,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家门口,聆听着江水奔流的声音。
这时候的他才感受到了孤寂,众人皆睡,唯我独醒的孤寂。经常感叹自己仕途,这身心已经不再是我自己所有的。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追求功名,夜深人静,水波不兴。真想乘着船儿,从此随着小船消逝,在这烟波水中了却自己的余生。
夜深人静,但是苏轼的心却静不下来。他喝了酒,想忘却仕途带给他的不快乐,然而从喝醉到喝醒,再到喝醉,他都无法真正忘记自己的悲伤,反而越发想逃离。他站在夜色中,听着江水奔腾的声音,似乎心中已经想了无数遍为什么一定要追求达官显贵。
不如随着这江水,随着它的波涛,离开这里,到一个不问世俗的地方,这样了解自己的一生也算是一桩美事。这首词利用对比,敲门无人应,书童鼾声震天,以有声衬托无声。将夜之深,夜之静烘托出来。
在这幽静的氛围之下,苏轼的心境不在那般不平,而是仔细地想着自己问题,最终的答案都写在了下片。这样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好在苏轼心中豁达,大不了从头再来。词人那种心里的深沉,化为哲理依附在词中。
创作背景
普通人喝酒,浅尝辄止,没有人会不顾身体一直喝。但是苏轼却将自己喝醉了,再喝到醒来,再喝醉,让自己始终沉沦在这酒水之中。究其根本,为何苏轼要买醉呢?这其中的缘由也很简单——仕途不顺。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心里十分不痛快。
但是对比之前所遭受的境遇,他现在的处境算是好些了。于是他在黄州任职之余,寻了一块荒地。种上了庄稼,栽了不少树木,将这个地方称为东坡,苏轼“东坡居士”的名号也因此来而,这时候的他能够这样自封,说明心中已有了答案。
比起埋怨人生,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享受被贬谪之后的生活,岂不是乐哉。这首词作于被贬谪之后的第三年(公元1081年),此时的苏轼已经学会了享受生活,泛舟游玩,登山玩乐,吟诗作赋。比起从前,苏轼心境已经已然不同,享受山水之乐,品味人生哲理,妙哉妙哉!
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苏轼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出了自己的潇洒。他不在顾及世俗的眼光,不在只追求高官厚禄,他将心中的抱负暂且放下,与这世间最美好的景物一起沉沦,暂且忘记这世俗的一切。
乌台诗案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惨痛遭遇,心里的苦闷·不知道该与何人诉说,抑郁和愁绪都无法得到排解。然而他却没有一再地消弭颓废下去,重新整理好心态,或许他看透的人生不会善待他,但是他依旧会善待他的人生。夜深了,回忆起从前,心里突然就豁达起来。
读一读这首诗,细品之下却发现,所谓的豁达不过是看待事物的另一种心态,远在他乡的他孤苦无依,夜半回家敲门却无人理会,心中的落寞丝丝爬上心头,让人不免心疼,何苦要遭受这样的苦难呢?
这首词创作的背后,是苏轼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所得的感悟就是询问自己,为何一定要追求仕途?后半部分就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仿佛之前的烦心事都被虚化了,整个人变得洒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这首词最精彩的一句就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样的性情又是几个人能有的,这样的洒脱也只有苏轼能够做到吧。小舟是苏轼对自己前半生的思考,自己如同这小舟一般,被困在波涛汹涌的人生之河,而那双搅动他人生之河的手,是来自自己向往的朝堂。
自己被困在这小舟之中,怎么也无法逃离宋神宗的手。心之向往,无人能解这样的迷局。但是因为被贬谪,他这首小舟不在是宋神宗关注的了,他随着波涛来到了凄凉破败的黄州,在这里无权无势,少有朋友,身边没有家人。
心里那一层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越发凌冽,渐渐地,他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不该是交付在这所谓的功名利禄之上。于是这只小舟,敢于奔赴江海,看见宽广的江面,心里也就宽敞了。远离官场的生活,似乎过得也不错。每日寄情于山水,身心俱畅,泛舟游玩,比起原先的纠结与痛苦,丝丝缕缕的不甘似乎显得无足轻重。
也是通过诗词,才知道苏轼眼中的人生到底是什么,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转眼云烟,真正的人生应该由自己主宰,而不是让别人一直主宰着自己的心情。想明白之后的苏轼,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这样的人生才值得托付余生。
结语:
苏轼的一生如同江水,波涛汹涌,险象环生。仕途亦是如此,越是追求,越是无法得到。很多人无法理解《临江仙》中苏轼所谓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何人才能如此洒脱,何人才能不顾一切地寄情山水,答案自然是有的,那就是真正释然的人。
苏轼的伤痛远比人们想象的来得更多,他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却遭受到一次比一次的打击。他心中不解,心中郁闷,心中苦恼。而这一切的结束都要从他看开的那一刻起,逆境造就了这位文学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