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历史学家如何看电影?趣读23部电影中的历史热门话题

Image 2021-03-11

近年来,历史学普及著作浩如烟海,猎奇吸睛的噱头层出不穷,而面向大众的历史方法论入门书籍则并不多。

《看电影,学历史》这本书源于历史学者蒋竹山主讲的一门通识课,至今已经开设17年,累计3000多名学生选修。他选择了电影这一媒介为切入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把自己的新史学研究和历史普及结合起来,教观影,教阅读,也教思考方法。

本书萃取了该课程多年讲义的精华,从《荒野猎人》到《霸王别姬》,通过23部电影,重返现场,透视物质文化、全球化、环境史等历史学前沿热门话题。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也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教读者们试着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23部电影:探究每部电影背后的社会历史进程

当今的历史学都在关注哪些前沿热点、兴趣领域?本书囊括物质文化、饮食感官、全球史、性别与环境、革命、艺术史与大众史学六大主题。蒋竹山希望,每个主题下选择的电影,都能有益地辅助理解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思路。

比如第一章“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审视物质文化的一个典型视角包括一系列问题:商品如何成为商品?它的生产、销售网络如何发展?它的兴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历史进程?作者介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让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终于圆梦奥斯卡的《荒野猎人》。与熊搏斗、吃生肉、死马肚子里藏身……小李子在片中一番出生入死的挣扎,将角色真正融入了那段冰天雪地的蛮荒历史。

罕为人知的是,小李子饰演的男主格拉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他的实际遭遇比电影里悲惨得多:不仅被同伴遗弃,身上的装备还都被拿走;虽然大难不死,最后依然难逃印第安人的复仇杀戮。

休 格拉斯(《荒野猎人》原型)画像

电影也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背景:驱动他们如此奋不顾身的,是盛极一时的海狸皮贸易。

北美早期殖民地急需原始资本积累,殖民者瞄准了欧洲奢侈品市场,毛皮又轻又便于储存运输,自然是牟取暴利的不二之选。为了避免中间商赚差价,有些毛皮公司不向土著收购,而是直接招募壮丁独立作业,格拉斯就是其中一员。

而电影里没说的是,这桩人为财死的残酷生意,最终低迷乃至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竟然只是时尚圈“风水轮流转”的定律:欧洲的贵族和富人们厌倦了毛皮,丝织品取而代之,成了新潮流。

4个学习步骤:从电影跃进历史,像史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把本书的理念概括为“电影就像一扇窗”,看完了电影,不知不觉就建立了一个新的思考框架。

为了实现这种层层递进的投射,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分为四个板块,逐步解读从电影跃入历史的四个步骤:从电影本身入手,寻找片中意味深长的情节与亮点;挖掘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或真实的历史原貌;可以读哪些相关历史文献与研究成果,怎么读;结合自身与身边的文化现象,发散思维,讨论问题。

比如,在《霸王别姬》这一篇。作者提到一位学者的观点:《霸王别姬》中的真正主角,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程蝶衣或段小楼,而是京剧。《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就是要表现京剧艺术那永恒的美学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京剧。它的主要意义不再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民族文化象征。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

因此,作者引领读者回到戏曲本身,将《霸王别姬》当作我们进入近代中国戏曲之旅的窗口。从上海越剧、女性消费市场、城市里的剧院空间,到对女伶的历史研究,作者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最后还给读者提出几个问题待思考。他认为,这种结构引领的是一种娴熟的学习思路。读者既能自然地一步步切近电影投射的历史议题,又能通过历史材料、研究动向与学者观点的梳理,初窥历史学研究的话语方式与面貌。

1份精选书单:经典文献导读,涉及主题相关作品

这本书不是在写影评,而是“一本历史深度导览”。部分章节里,作者着力引领读者精读这一领域的必读名作,比如《寻访千利休》一章,讨论的是罗伯特·芬雷的世界史名作《青花瓷的故事》;介绍电影《天皇》时提及美国在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引用了维克多·塞巴斯蒂安《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的相关章节作为佐证。

而贯穿全书的写作理念,则来自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维米尔的帽子》将绘画当作一扇窗,观看17世纪的全球贸易,本书汲取了其中的方法论精华,将它列在了附录阅读书单的第一位。附录书单收录了全书涉及主题的相关推荐作品,可谓一份操作性极强的学习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蒋竹山长期致力于将历史研究新观点、新著作引进中文世界,近年来主攻全球史、医疗史、大众史学等方向,书中的六大主题,既是值得关注的学术重点,也浓缩了一位新锐历史学者的心路历程。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编辑 乔雪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