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说话
庚子岁首,一场来自武汉的疫情,让所有人安静下来了。闭门在家,就想读读书。
《山西考古那些事儿》,是最近常看的一本书。书中,我们可以深度聆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西故事。这些故事,既深挖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背后的故事,展示了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契合了山西当今加快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山西打造“太行、黄河、长城”三大旅游品牌提供了人文学术支撑,更为海内外人士通过走进山西的方式深度华夏文明的直根提供了基础性的原始文案。
书的作者叫李尚鸿。她自幼酷爱三晋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原《三晋都市报》的首席记者、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也是“人文山西”公众号的发起人。
从2008年5月起,在报社的支持下,尚鸿女士携手省考古研究所,推出了《山西·发现》栏目。
尚鸿带着大家,从最早的“中国”陶寺启程,既让我们深度感悟了云冈石窟窟顶的寺院、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和史前一万年的吉县柿子滩等十二处古文明,也让我们初步领略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雄浑博大、万千气象,更激起了我们讲好五千年文明直根地的故事、讲好黄河长城太行故事的无限热望。
(《山西考古那些事儿》作者李尚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系统梳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省,就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的工作要求,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转型综改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行笔至此,忽然想起了2019年10月7日(戊戌年重阳节)的国发〔2019〕22号文件。
这一天,国务院以国发〔2019〕22号文件的形式,正式发布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文件讲: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核定国保单位5058处……国保单位较多的省份是山西530处、河南419处、河北286处、浙江279处、陕西268处”。
从此可以看出,所谓“华夏文明看山西”,或者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确实名不虚传(详见下表)。
附:《山西考古那些事儿》目 录
一、陶寺遗址: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吗(“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宫城及门址”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奇妙!云冈石窟窟顶竟有座寺庙(“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翼城惊现西周“霸”国(“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四、柳林高红遗址:商代人的夯土建筑?(“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五、绛县横水大墓主人身份之谜(“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入选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六、大同沙岭北魏墓:1500年前鲜卑族汉化之见证(“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入选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七、芮城清凉寺墓葬群:玉器和人殉之谜(“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八、古墓“俪影”浮现太原东山(“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入选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九、吉县柿子滩!史前一万年?(“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千年古墓雕绘疑云(“山西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入选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一、黄河漕运 痕迹犹存——古栈道遗迹见证中国漕运史(“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入选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二、寻晋记:遗失2700余年的晋国都城今何在(“山西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入选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篇评论作者简介
范富,山西左云人,南开大学毕业。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市情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导。南开山西校友会顾问。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奠中书院学术委员。有数百万字的文字公开发表。
个人专著:《太原装备制造业考论》;《龙城解读》
荣誉称号:三晋英才,山西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山西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座右铭:有关晋富书常读,无益山西事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