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屹立了1300年的赵州桥,历经无数风雨,却在60多年前彻底成为历史

2021-03-14

《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回望华夏大地上的纷纷过往,君王们来来去去,留下的只有苦难。屹立于河北赵县长达1300年的赵州桥,则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只有这些桥梁才能证明前人的存在,也沟通起了中国的过往历史。虽然历经了无数风雨和王朝更替,它却在距今60年前,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历史的一部分。屹立了1300年的赵州桥,历经无数风雨,却在60多年前彻底成为历史。

随着世界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们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一直到如今的信息时代,跨越时代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越来越多的古老事物被淘汰,其中就包括了桥梁。尤其对于中国而言,桥梁技术的发展因为我们广袤的国土面积和需要急速扩张,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更是向所有人展示了我们顶尖的建筑技术。然而在钢筋混泥土的大桥沟通世界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在我国桥梁历史上的古桥,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也没有将来。论及古桥,几乎所有人的脑中的第一反应都是赵州桥。作为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也被搬上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之中,可见其重要程度。但就在60年前,这座千年古桥去悄悄消失,那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赵州桥别名大石桥,早在隋代就已经开始开工建设,主设计师则由当时的顶级匠人李春担任。跨过1300年的时光耸立不倒,也因此是当今保存最完善,距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除去这1300年运送过的万千行人而言,单论艺术性而言,其趋于完美的弧形结构,精雕细琢的装饰,和超越时代的美学与科学设计,几乎是到如今都没有同类型桥梁可以超越。它平衡匀称的桥身结构,就如同和环境融为一体,没有突兀之感,如同是一张中国古典山水画。上面的雕刻也超越千年,让当今的人们能够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整座桥如同横卧在水面上的一张大弓,充满了力量却又饱含温柔。

这座洨河之上长达50.82米的桥,总是能给路过的行人们留下深刻的影响,似乎岁月与它无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春的兢兢业业,不仅采用了放到当今也毫不过时的科学设计,在用料方面克服了种种困难,采用了极难开发出来使用的青灰色砂石。甚至对于桥的后期维护方面也考虑周到。因此直到1935年,经历了十多次水灾,八次战乱以及不可计数的地震时,仍能正常使用。

但这一切都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在眼里,他敏锐的发现,赵州桥的质量几乎已经到了毁坏边缘,现在不过是外强中干,他立刻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修理修缮的建议。但当时的国家环境,并不允许人们把精力投入到这座古桥之上。直到1952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才有余力来改善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在经过长达四年,十余次的修补后,赵州桥才能保留至今。然而正如特修斯之船一般,从里到外完全被现代工艺重新构筑的赵州桥,还能称之为赵州桥吗?

它不仅外表上饱经千年风霜的纹饰不复存在,甚至连自己的立身之本,本身的桥体结构都被完全翻新,真正意义上的赵州桥已经彻底的从历史上消失。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当反思。修缮桥固然是一件正确并且应当的事情,但在面对这样一座千年古桥,往往历史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如果过度在上面使用现代工艺去修缮,反而会破坏其本身浓重的历史价值,可谓是适得其反。正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说的那样,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梁思成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也时常扼腕叹息,他始终认为修桥不可太新,这样就失去了历史的影子。但很可惜的是,赵州桥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现代旅游业正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现代古镇,但历史真正的影子却无人问津,一批批失去自己本真面貌的古物,正被迫以现代化的面貌重现。桥的痕迹能够被抹去,但永远抹不掉人们心中,真正的古代的赵州桥的模样,在那里唱起一段无人问津的歌谣。

参考资料:《山坡羊·潼关怀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