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画家汪观清牛年塑牛,雕出中国人的“牛气精神”
新年伊始,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的中心枢纽处,放置了一座名为《金牛迎春》的铜牛雕塑,作品长度有2.4米,显得牛气十足,栩栩如生,展台两边也挂着“心凝百载承伟业,力聚九牛谱新篇”的春联,显得格外有中国年气氛。这“一牛一书”,引起南来北往不少乘客的驻足观赏。
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现场
这件巨大的雕塑作品出自90岁高龄知名艺术家汪观清之手。汪先生曾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创作连环画三十余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创作的连环画《红日》、《雷锋》、《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南京路上好八连》、《斯巴达克》、《从奴隶到将军》等作品脍炙人口,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汪先生从连环画开始转向中国画,尤以画牛最为世人称道,通过20年来自己的用心观察,他用写书法的方式可以一笔完成“牛”的造型,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他笔下的牛神形兼备,或憨态可掬,或天真稚气,或昂首前奔、身姿矫健、意气风发,活灵活现。
这次创作的铜牛雕塑《金牛迎春》,是汪先生从平面绘画转向立体雕塑的再次尝试。其牛的形象取自于他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幅旧作。这位九旬高龄的艺术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无数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2021年的牛年创作这样一件作品,寄予了艺术家新的希望和祝福:“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辛丑牛年,中华民族的儿女定能像牛一样,奋力耕耘和奉献,上下一心,砥砺前行,再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辉煌”。
其实作为沪上以画牛闻名的艺术家,在每一次的牛年都会带给大众超级丰盛的精神食粮,比如在1997年的牛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展厅有举办“汪观清牛年画牛”,同年他为庆祝香港回归绘制了一百枚墨牛首日封。在2009年的牛年大年初一,当时78岁的汪先生在金茂大厦举办《汪观清百家百牛翰墨珍品展》,展览除展出汪观清先生数十幅画牛佳作外,特别珍贵的是汪观清先生于1997年(牛年)以满腔爱国热情,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创作的一套百幅关于牛的纪念封,上面的牛造型更是百姿百态。问世十二年间,这些信封上留下了张学良、陈香梅、谈家桢、巴金、王元化、冯其庸、金庸等百余位文化历史名人和社会精英的诗词墨迹,纪录下了重要的历史时刻,尤为珍贵。
《汪观清百家百牛翰墨珍品展》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网络)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见证: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农历牛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提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意味深长。“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既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形象,更是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正是号召全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
汪观清创作中 (图片来自网络)
心凝百载承伟业,力聚九牛谱新篇。汪观清先生以艺术创作献礼建党百年华诞,也通过铜牛雕塑表达对人民的美好祝愿,同时更希望以此激励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再创辉煌。“我希望在2021年的新征程上,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能像牛一样,默默耕耘和奉献,上下一心、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再创辉煌。”汪观清说。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让我们从千年文化基因里汇聚的精神气象,从百年波澜壮阔的壮美历程再出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艺术家介绍:
汪观清先生,1931年生于安徽歙县,笔名耕莘堂主,美丽的新安江畔是他的家乡。汪老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民盟书画院院长、安徽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憩墅画院名誉院长。他先后举办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建军九十周年等多次有影响力的美术作品展,服务人民、服务军队。他潜心创作的六十米长卷《梦里徽州 -- 新江安风情图》和黄山《天都云瀑歌》图卷,被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中心”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