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是文物考古界“永远的老师” |三联·宿白集(六种)

Image 2021-03-15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

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那就看这些人,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宿白

宿白(1922—2018),字季庚,辽宁沈阳人。

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兼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员。1952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创设完整的中国考古学课程体系。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无一不受教于先生,他是文物考古界“永远的老师”。

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以一己之力,拓展了历史时期考古的多个领域,举凡城市、墓葬、手工业、宗教遗存、古代建筑、中外交流以及版本目录等,均有开创或拓展之功,后学得以循径拾阶而入。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所达到的学术高度和创立的学术范式,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必读经典。

三联·宿白集(六种)

宿白 著

全套定价:1063元

[宿白集书目]

01《白沙宋墓》

02《中国石窟寺研究》

03《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04《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

05《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06《宿白讲稿上》

(《汉文佛籍目录》《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

07《宿白讲稿下》

《中国古建筑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

01

白沙宋墓

《白沙宋墓》问世六十年

被誉为考古发掘报告的经典之作

1951年,宿白主持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北宋雕砖壁画墓的抢救性发掘,并于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报告。作为1949年后最早出版的考古报告之一,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宿白确立了十分明确的编写体例和标准,严格区分了报告主体和编写者的研究,并在报告中展现出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文献功底。

报告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座宋墓的墓室结构、墓中遗物及墓室装饰(壁画、建筑),更利用大量历史文献、传世绘画以及其他地区的出土文物等材料,以注释的形式对报告主体加以补充说明,澄清历史背景,比对同类器物,从建筑、绘画、服饰、器用、民情、风俗等方面,多角度再现了宋代的日常生活图景。虽为一部考古报告,实可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书来阅读。

宿白先生去白沙发掘宋墓前(1951年)

白沙宋墓

02

中国石窟寺研究

缜密的论证和分析

尽数呈现中国石窟考古的全部历程

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和权威,《中国石窟寺研究》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范性研究。本书收录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先生从50年代起陆续写就发表的,内容包括对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龛形制、艺术风格进行的比较分析,进而确定各窟的开凿年代、发展变化、阶段特征等,用语科学谨慎,论断明晰有力。其中关于云冈分期的方法,曾成功折服日本学者。

宿先生的石窟寺研究不仅长于考古方法充分、科学利用,更善于把考古事实与文献材料、历史宗教结合在一起,这种研究方式不仅开创了历史考古学的研究道路,也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和综合性。也正因如此,《中国石窟寺研究》虽然是以石窟寺为主要研究主体的,却能也在各个方面渗透出历史、文献、宗教、版本等方面的知识。

宿白先生在莫高窟(1962年)

宿白先生在云冈石窟(2000年)

03

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

古代印刷史领域的典范之作

中国雕版印刷早期和盛期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印刷史领域的典范之作,收入五篇论文和一百数十幅唐宋雕版印刷品的珍贵书影,深入考述并厘清了唐宋时期中国雕版印刷的发展史。

宿白先生深谙古代文献、精通版本目录学。将考据学深厚素养与考古学分类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珍稀古本典籍、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物,既系统又分阶段地呈现出雕版印刷在初始四五个世纪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面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咸通九年(868 年)刊印

《御制秘藏诠》北宋至道元年至二年(995—996 年)编入《开宝藏》并刊板,大观二年(1108 年)印经院印本

04

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城市、墓葬、寺院

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代表之作

本书收入宿先生三十九篇文章,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代表作品,呈现了宿白先生对这一历史阶段考古充分而缜密的思考。

全书通过古城沿革发展、墓葬形制变化、寺院遗迹布局等多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典型考古素材进行了科学的整理——从“古今重叠型城市”长安与洛阳、到宣化辽墓中张家的兴衰史,再到西藏大昭寺的银瓶、青州龙兴寺的窖藏、山西永乐宫的壁画,乃至日本奈良法隆寺的玉虫厨子。宿白先生用一以贯之的考古实践与历史、文献互证的方法,为大量零散考古素材搭建了一个分类、分期明晰的体系,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观点,尤其是“城市考古”概念与方法的问世,影响并指导了大批之后的考古工作者。

宿白先生(右二)和同学们在洛阳实习(1956年)

定州静志塔出土的玻璃葡萄

05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中国藏式古建筑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中国的古建筑遗迹,主要分为汉式建筑、藏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和基督教建筑四大系列,其中以汉式和藏式古建筑更加重要。宿白1959年、1988年两度入藏考察,在继承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前辈开创的营造学社调查研究汉式古建筑方式的基础上,观察西藏不同时期佛寺建筑形态和发展进程,在藏式古建筑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建立了逻辑明晰、立论坚实、独辟蹊径的科学系统。

书后所附近七十幅图版是记录西藏寺院历史面貌的珍贵资料,已成为重建和修复这些古建筑的重要依据。除藏地佛寺建筑,书中也涉及甘肃、青海、内蒙古明末以前的藏传佛教遗迹,也有专章讨论元大都(今北京)、杭州两地的藏传佛教寺院。全书以巨量的建筑实物证据,展现出西藏历史文化与祖国内地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轨迹。

06

宿白讲稿(上·下)

他是文物考古界“永远的老师”

宿白讲稿(上)收录:《汉文佛籍目录》、《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均为80年代前期,宿白先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撰,晚年整理成书刊行。《汉文佛籍目录》介绍历史上重要的汉文佛籍目录、编排方式和发展脉络,不啻为打开佛学宝库的一把钥匙。《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和参与人群都有高度概括,并深入探讨了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以研究简史、遗迹分布以及云冈、敦煌、克孜尔等重点石窟为题,扼要介绍了中古时期中国佛教考古学的系统知识。

宿白讲稿(下)收录:《中国古建筑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上述讲稿三种系8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宿白先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撰,晚年整理成书刊行。《中国古建筑考古》指出木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其重大演化阶段加以梳理,引领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新方向。《汉唐宋元考古》围绕城址、墓葬、农业、手工业、宗教、少数民族、海外交通等遗址遗迹,勾勒并打通从秦汉到宋元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脉络。掌握并学会使用重要的古代文献,是从事考古艺术史研究的必由之路,在《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中,宿白先生示以轨则。

━━━━━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