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现代诗应该叫什么?古人早就准备好了,叫“散行”

2021-03-20

现代诗自出现以来,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从早期的胡适、徐志摩,到伊沙、汪国真、赵丽华、车延高等等,每隔一段时间,必然会有对现代诗的争议出现。最近,因为贾浅浅,对现代诗的争议更是持续了不短的时间

为何现代诗总会引起巨大的争议?我们必须要静下心来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根源就在于,现代诗这个名字里包含了“诗”字。因此,人们对现代诗,往往就以“诗”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可是现代诗已经没有了一点诗的影子。

贾浅浅

韵律美没有,节奏美没有,意境美没有,语言美没有,思想美没有。可以说,现代诗与“诗”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了。但是,它的名字里偏偏却有个“诗”字。因此,对现代诗的争论,那是怎么也避免不了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须将现代诗从“诗”中剥离出去。也就是说,必须要给现代诗一个新的名字,让它与“诗”无关。前几天我写过两篇文章,说现代诗可以叫作“行”,或者是“散行”,因为换行是它最大的特点。

胡适

今天查了查“散”这个字的演变历史,发现竟然早就有了“散行”这种文学体裁。当然,那是“散行(xing)”,而不是“散行(hang)”,字同音不同。清代袁枚《随园诗话》里就说:“散行,耻言 宋代,一以唐人为归。

清代刘师培《文说》:“至韩柳修词,欧曾循轨,以散行之体,立古文之名。”由此可见,“散行”是与严格对仗、严格押韵和平仄对应的诗词相对应的句子。而在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三四语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势乃佳。”

徐志摩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汉魏以来,尚多散行,不尚对偶。”这更进一步说明,“散行”是指诗歌中不对偶的句子。这不是和现代诗极为相似么?现代诗就没有对偶,字数也不严格相同,长短不一。

在文学体裁领域,对“散”的定义是:“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有散句、散行、散隶、散体等等类型。而“不受韵律约束”,恰恰就是现代诗追求的目标。而《说文》对“散”字的解释就是“分散”:“散,杂肉也。”

伊沙

因此,借鉴“散”字的含义,再考虑现代诗换行的特性,将现代诗更名为“散行(hang)”,那是再贴切也不过的了。而这样一来,其名字里再也没有了“诗”字,人们也就不再以“诗”的标准去要求它,争议便也就不复存在了

“散行(hang)”,可以理解为“分散的行”,这是现代诗的形式。“散行”还是一种“不受韵律约束”的文学体裁,这是现代诗的追求。因此,“散行”二字,简直就是天生为了现代诗而生的,没有比它更贴切的名字了。

汪国真

有了“散行”这个新的名字,伊沙、赵丽华、贾浅浅都可以称为“散行家”,他们写的都是“散行”,想来这是没有人有异议的。即使是说他们写的“散行”充满灵气,满含禅意,也不会有人有意见。

因为大家关心的是,只要他们写的那些东西不叫“诗”,与“诗”无关就行了。而“散行”,原本就是“诗”的特例,保留了他们当“诗人”的愿望。同时,名字中又没有“诗”字,也可以避免引起争议,这不是两全其美的结果么?

赵丽华

他们可以成立一个“散行协会”,有国家级、省级、地市县等各级协会,每一级可以设立主席、副主席若干。还可以创派各种“散行”刊物,有社长、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编辑部副主任等等职位,这得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啊?

所以,现代诗改名为“散行”,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写“散行”的人高兴了,他们可以相互吹捧,相互抬举。大众也没有意见了,他们不喜欢“散行”就可以不看,喜欢读诗就可以去读唐诗宋词。怪就怪第一个将西方所谓的“诗”命名为“现代诗”的人,怎么不去查查我们的历史呢?其实早就给它取好名字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