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笔下最美丽的春景,句句清丽,惊艳千年
祝英台令·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呼,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仇归去。
千年之前的那个春天,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祝英台令·晚春》。“祝英台令”,又叫“祝英台近”、“祝英台”、“英台近”等。这个词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概就是辛弃疾的这首《祝英台令·晚春》了。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将晚春的美丽景致,娓娓道来,句句清丽,堪称经典之作。上片由伤别而伤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三句,描绘出一幅离别场景,南浦在古诗词中代指分别,出自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景中含情,依依不舍。
接着,作者由伤春写出别离之后,主人公的孤苦凄凉光景。“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因为爱人不在身边,主人公眼中的春天,“十日九风雨”,更何况,园中还有“断肠片片飞红”的暮春景致,更增添了主人公的伤春愁绪。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写女子盼望爱人回来,忍不住拿鬓边的花朵的花瓣,来卜爱人的归期。才卜过了,又忍不住再卜一遍。寥寥数语,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牵挂、甚至还有丝丝埋怨,写得淋漓尽致。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女子对爱人盼而不见,望而不归,不由得在睡梦中也抒发出愁怨的情绪。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仇归去”,化用了晚唐诗人雍陶《送春》中的“今日已从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来”,辛弃疾反其意而行,说“愁”是春天带来的,但是这个不解人意的春天,却不知道将“愁”带回去。
后人评价辛弃疾的这首词,“风流妩媚,富于才情,若不类其为人矣……盖其天才既高,如李白之圣与诗”。在这首词中,最值得品味的,也就是最后一句“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仇归去”,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这一首《祝英台近·晚春》却颇有婉约派的味道,有一丝清丽脱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