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宋风”来袭 从《大宋宫词》中窥见“宋朝印象”

2021-04-04

近两年来,宋朝美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知名作家蒋勋曾说,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其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在他看来,宋朝比当代更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令观众感到遗憾的是,影视剧里很少有能反映宋朝历史特色、深入挖掘并展示宋朝文化的作品。在过往很多影视剧中,宋朝只是作为故事背景出现,鲜有真正沉下心去深挖宋朝文化内核的精品之作。近期,由李少红执导的宋风传奇大戏《大宋宫词》在爱奇艺播出,将清丽淡雅的宋朝社会风情画卷徐徐展开,以连通古今的视角,唤起了大众对中华美学独特内蕴的领悟和感叹。

这部以刘娥与宋真宗赵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内政外交故事的剧集,无论是在器物还原、文化内核呈现,还是在审美价值导向层面,都试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充分演绎东方美学的细节与精髓。

复刻·还原 展开宋风画卷

宋朝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在“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下,宋朝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除了观众熟悉的与唐诗齐名的宋词,宋朝在书法、绘画、瓷器、茶艺、建筑等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巅峰。如何从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加以展示,完成一副精美的文艺图景,成为《大宋宫词》在创作上的苦心追求。

导演李少红曾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地表明对宋朝的喜爱和推崇,剧组为了重现大宋盛世美景,不仅搭建了春鸾阁、渡云轩、御书房、襄王府、文德殿、皇宫太庙、司天鉴、大清书院、皇陵地宫等70多个场景,还在横店实景建造出国内首个北宋皇宫大庆殿,内部陈设从帷幔的颜色,隔扇的花纹,到古风的屏风,每一处景都颇为讲究,彰显着宋朝的韵味。该剧主创还邀请宋史和文物专家把关执导,大到全剧整体视觉美感,小到风物、世俗、人情、礼仪,都让作品呈现出了浓郁的中华美学气韵。

细心的观众应该都惊艳于该剧的片头设计:随着古画长轴的拉开,画中的人与场景一一再现,而剧中的人物置于画中竟毫无违和感,仿佛画中人跃然纸上。虚拟与现实、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的电脑特效技术的完美缝合,给观众以非同凡响的视听享受。再如《大宋宫词》第二集“秦王夜宴”桥段中,对古画《韩熙载夜宴图》场景的完美复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宋朝“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的风情与雅致。其中,侍女的座位和神态都与原画高度吻合。

“我们按《韩熙载夜宴图》拍了一遍,为了融入到剧情里,特意从左向右这样子展开,有意识地让秦王像韩熙载一样串在这五个场景里。这样是希望像临摹一样造成一个镜头下来的效果。”李少红别具一格的美学追求,令这一段《韩熙载夜宴图》的复现,成就了影像与美学精神联动的典范,它不仅是对画中场景的简单仿拟,更是与剧情人物的情绪状态密切贴合。

如果说这部剧对宋朝风韵的复刻还原体现在有章可循、有典可依,那么导演李少红更擅长用影像化的语言来把握宋代的精致之美。剧中处处可见经典的黄金分割构图,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人物主体让画面显得平衡,视觉上极度舒适,有北宋深宫的静谧幽深之感。同时,平衡与对称的构图渲染出皇宫至高无上、凌厉威严的氛围,强调了权力中心的威压。几何、线条、形状的运用也勾勒出了干净分明的视觉天地,方正的古建筑群落、珠帘、灯笼,错落有致,展现出惊人的几何之美、符号之美。朱红的宫墙、米白的帷幔,大量深浅对比的色块以及光线的明暗区隔打造出柔软富有层次的格调。

鲜活·生动 描摹宋朝文化精神内涵

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绘画……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是众所周知的“宋朝印象”。如何让这些碎片化的印象变得更加具象和生动,令观众对宋朝文化具有深度认知,《大宋宫词》以典型人物、典型场景的创作手法,浓缩、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

该剧的服饰十分讲究,文武百官的官服多以红色、灰色为主,男性服饰以素雅的单色为主,女性服装除了宫中嫔妃也十分淡雅低调,大多上襦下裙,飘逸感十足。主要人物的服装设计也参考了宋代古画的神韵,并用现代工艺进一步增强了时尚感。其中,刘娥登后位的造型——端坐在椅子上,身穿手工缝制的百鸟服、头戴九龙花钗冠,便是选取了贴合朝代背景的《宋真宗后坐像轴》绢本以及《宋仁宗后坐像轴》绢本为参考。

妆发造型方面,参考宋朝的风气较为内敛保守,所以剧中女子的妆容都偏向于清淡素雅。如果仔细观察刘娥的妆容,可以发现,通过置景、头饰、妆容、服饰这些元素的变化,不断推动着剧中人物与剧情的发展。刘涛饰演的刘娥前期妆容朴素,后期雍容华贵,体现出她出身民间洞悉百姓疾苦,心中怀有对世间人事的博爱,后在遭遇权力倾轧后不得不扛起大旗的身份和心理变化。

在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的同时,《大宋宫词》还刻画出丰富的人物群像图,人物虽多但各具特色。心怀叵测的秦王、忠心不二的寇准、老成持国的赵普……创作者在人物真实基础上进行了精妙的艺术加工,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品格,从而在叙事中彰显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以及古代中国以和为贵的民族共荣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

盘活·传承 拓展传统文化传播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一直被反复提及,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也成为影视剧创作者使命和责任。近年来,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其内涵和深度得以提升,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如爱奇艺先后推出的《延禧攻略》《黄金瞳》《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剧集,不仅成功“盘活”刺绣、绒花等非遗文化,带动梨园文化、国粹经典、古玩鉴宝等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推动着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功输送海外,助力中华文化走向全球。

作为呈现、诠释宋朝文化精神的古装剧,《大宋宫词》在主线叙事下不忘插入传统文化的细节,表明了剧组主创对宋朝文化的深度认知。如在宋太宗约见秦王时,一段看似诡异的舞蹈进入观众视线,这种舞蹈形式叫做“傩舞”,又称鬼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中经常能见到侍女点茶的场景以及点茶的过程,令观众得以了解到宋朝茶文化的雅致;剧中还常提到蜀绣,也令观众领略到蜀绣的技法和精美程度。可以说,从傩舞、点茶到刺绣,《大宋宫词》抓住了宋朝文化内核,令剧集既有平民化的质朴一面,也有人文性的简雅一面,点滴中体现出“宋朝之美”。

当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透过荧屏与当下年轻观众相遇时,则引发了年轻一代在情感上、审美上的诸多共鸣。看到剧中呈现出的宋代整体服饰审美倾向素雅、简约、内敛的特质,很多网友通过弹幕探讨起汉服之美来,“襦裙装”“珍珠妆”“咬唇妆”,一些细心的观众开始慢慢梳理《大宋宫词》中精心设计的服装和化妆,称剧中演员为“古画里走出来的”。剧中刘娥之子吉儿在背诵文章的时候是以唱的方式,这一情节也引发了观众对宋词的兴趣,形成了对宋代文学的讨论,一些网友在感叹宋代文化之美的同时,感慨通过影视剧还能“涨知识”。

在业内看来,用基于当下日常和流行文化的目光去审视、重构源自中华传统的文化元素,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共情”,是古装剧创作、传播成功的关键,《大宋宫词》显然在诠释宋代文化、美学精神方面做出了一种“融入”的姿态,不仅仅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宋朝印象,还邀请观众走近宋朝文化,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