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考古学 巴布亚文化

Image 2021-04-05

伊朗巴昆遗址女神陶象,约公元前3500年

Babuya wenhua

巴布亚文化

Papuan Culture

大洋洲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及其附近岛屿。因早期欧洲航海者称该岛居民为巴布亚(“长着毛茸茸头发的人”),故名。这一文化源自当地旧石器时代文化,约开始于距今 1 万至 8 千年间,延续到公元 19~20 世纪。该文化的主要遗址有卡菲亚瓦纳、农贝等。根据遗迹判断,居民多分散居住。有的在树上搭屋巢居,有的则以一些藤本植物织成圆形或长方形房墙,上盖圆锥形或人字形的草屋顶。其经济生活以园艺农耕为主,种植芋头、薯苹、香蕉等。已知养猪,还猎取有袋类动物和鸟类,在沿海地区捕鱼也十分重要。发现用角页岩、杂砂岩制的石器的碎片。石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刃部经过加工、部分磨光的石斧和石锛,装上木柄后可用于掘地和砍伐树木。还有石片工具、石臼等。陶器不多,仅发现一些粗拙的陶片,年代约为前 500 年。在巴布亚湾的遗址内发现的陶器与拉皮塔文化的相近。另外发现有石雕像。这一文化是由东南亚移民的后代创造的。他们具有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极为相似的体质特征。从人种上讲,他们是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从石器类型看,巴布亚文化可能继承了澳大利亚大陆及东南亚旧石器文化的某些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太平洋诸群岛存在着联系。但由于新几内亚的考古发掘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才开始,发现的多半是零星的遗迹、遗物,因而对巴布亚文化的全貌及发展序列等都不甚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梁钊韬 张寿祺)

Bokun yizhi

巴昆遗址

Tell-i-bakun

西亚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 2.5 公里处。遗址包括 A(西侧)、B(东侧)两个不大的土墩。巴昆 B 下层的定年为公元前 4040 年,属于使用彩陶之前的新石器阶段,其上层及巴昆 A 出现彩陶,时间不晚于前 3500 年。1928 年德国学者 E.赫茨费尔德(1879~1948)首次发掘,1932 年和 1956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学者又分别进行发掘。巴昆 A 有 4 个居址层次,堆积厚达 3 米。房子简陋,布局零乱,多用土坯砌成,每间面积不超过 4 米×5 米,室内有炉灶,有的兼作畜棚和库房。石制品有臼、锤、磨、刮削器、砺石、石叶镰刀和钝背石叶等工具,还有用各种石料制成的有几何图案的印章,以及圆锥形石瓶等。最有特征的是丰富的彩陶,器形主要有尖底或平底瓶、薄壁大酒杯、肩上有卐标记的象征生育的女神陶像。陶器以浅黄或黄色为地、彩绘为棕色或黑色,纹饰为曲线和直线等几何图案及动物、植物和人形图案,有的表现出带怪兽头颅的神祇、乌龟、猪、蛇、鸟、鱼等,形象别致。除彩陶外,也有一些素面陶,其他陶制品则有纺轮、支架等。巴昆末期,彩陶逐渐为红陶所代替。值得注意的是,巴昆遗址中发现的某些尖底彩陶瓶和末期的红陶,在图案和装饰的风格上,与乌鲁克时期的陶器很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巴昆的彩陶文化似可归于乌鲁克文化的早期阶段。(毛昭晰 张富强)

Balaleike Chengbao yizhi

巴拉雷克城堡遗址

City Site of Balalyk-Tepe

中亚中世纪早期城堡遗址。位于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铁尔梅兹城西北约 30 公里处。1953~1955年苏联考古学家 П.И.阿利巴乌姆发掘。这一遗址以迄今所知最早的中亚中世纪大型壁画而著称。遗址为高 10 米、每边长 30 米的截顶金字塔状,上面有土坯建筑物。壁画发现于西侧的一个 4.85米见方的房间内,其题材为宴饮场面,在保存下来的画面上画着 47 个圆脸的盛妆男女,其中前景人物手持酒杯、镜、刀等并排而坐,当系贵族;后景绘有立着的侍从、仆役,有的手持团扇。人物的衣著花纹、饰物、酒杯以及其他摆设都画得很细致。研究者认为,这些壁画反映了 6 世纪上半叶哒统治阶级的生活。画中人物的服饰颇具伊朗风格,与阿夫拉西阿卜城址、瓦拉赫沙城址、片治肯特城址以及阿富汗(见巴米扬佛教遗迹)和中国新疆等地的壁画亦有相似之处。出土的陶器烧制精良,施有陶衣,有的经过磨光,间或在磨光的表面再上一层陶衣,器形有单耳深腹罐、小口球腹罐、单耳杯、钵、盆、灯等。还发现有玻璃瓶。有一件绿色玻璃饰牌,以银为底胎,顶部有环可以穿入细链,饰牌上有一妇女哺乳图像,当与古代宗教有关。(张广达 陈俊谋)

Balihei Chengzhi

巴里黑城址

City Site of Bahlaka

中亚古代城市遗址。年代为公元前第 1 千年下半叶至公元 13 世纪初。位于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城以西 23 公里的巴尔赫(沃济拉巴德)城附近。其名称在中国古文献中有监氏、蓝氏、薄佉罗、缚喝罗等译写形式,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其名为小王舍城。最早的居住区属前 6~前 4 世纪,当时盛行祆教。前 3~前 2 世纪,一般认为这里即是大夏(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首都巴克特拉。公元 1~3 世纪,为贵霜王国一大佛教中心。该城地处古代东西交通之要冲,商业十分繁荣。20 世纪 20~50 年代,法、美等国考古学家先后作过试掘。根据现有考古资料,该城有上堡和下城两部分,总面积在 550 公顷以上。上堡在城址北部,占地约150 公顷,平面作椭圆形,周围建有城垣和堑壕。下城在城址南部,面积约 400 公顷。在城址附近,发现几处贵霜时期的佛寺遗迹。其中城南的托皮鲁斯塔姆为一砖塔,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方形基坛、圆形基坛和覆钵。方形基坛每边长 50 余米,覆钵直径约 26 米,估计通高达 70 米,发掘者认为,此即玄奘所记的纳缚僧伽蓝以北的窣堵婆。城南的另一佛塔叫塔赫蒂鲁斯塔姆,遗迹仅见有大土块。在城东,有沙赫里福拉克佛塔,形制与托皮鲁斯塔姆相仿。(张广达 陈俊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