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老祖宗讲:“人老两年坎”,你知道哪两年吗?又跟易经有什么关系

Image 2021-04-06

出震乘东陆,凭高御北辰。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幸承今日宴,长寿万年春。

古往今来,长寿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古代人经常炼制丹药,就是希望可以达成长生不老的目的,结果却没有一个人成功。

就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我国第一个被称为“皇帝”的君主,他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痴迷于老生不老药。

据记载,秦始皇曾召集天下方术士修炼丹药,还派遣徐福去海外寻找,结果无功而返。

古代帝王如此,平民百姓想长命百岁的更多,尤其一些偏远山村,改革开放前他们的思想还都比较封建,所以相信鬼神之说。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利用他们的迷信和无知,自称为得道高人,吃了自己的丹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很多人深受其害,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人越来越多,之前那种风气已经很少再能见到。

而农村俗语和古话蕴藏着很大的深意,都是生活中一些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很有趣味性,也存在一定道理。

就比如一句关于生老病死的民间俗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其中的两年是哪两年?又与《易经》有什么关系?

真正的易经

关于这个说法还得从《易经》开始说起,提到《易经》,很多人印象中都将它视为封建迷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法,就是因为方术士们将其扭曲,然后利用《易经》来骗取皇帝的钱财。

在很多宫廷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方术士称自己已经将《易经》参透,然后向皇帝献上研制的丹药,称此丹药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能延长寿命。

皇帝有钱有权有美人,自然都想长命百岁,便轻信方术士的话,服用下由金属炼制而成的“仙丹”。

真正研究《易经》就会发现,其实它与封建迷信没有必然的关系,但跟寿命长短有联系。

《易经》内容非常深奥,所以能真正参透它的人少之又少,换句话来说就是受众人群极少,所以大家才质疑《易经》存在的意义。

《驱车上东门》记载:“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老病死,我们能做的只有放平心态,坦然接受。

人老两年坎

农村还有一句俗语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的就是人老两年坎。

人老了后,一旦步入这两个年龄段就要格外注意,如果平安度过了,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反之生命就会终止。

据说孔子在72岁时去世,而孟子在84岁时去世,这二位圣人在世人心目中地位极高,他们二人都只能活到这个年龄,何况普通百姓呢。

与易经的关系

这又与《易经》有什么关系?其实在《易经》中,“7”表示女性的生命周期,而“8”则表示男性的生命周期。

后来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男女寿命的平均值与7和8有着密切联系,基本都在73与84之间。

《易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句话告诉世人要遵循自然,在饮食、起居和工作时要有一定规律,这样才有机会迈过这两道坎,活到100岁以上。

小结

古代医疗设备不齐全,人一旦生病就很难被治愈,尤其那些贫穷人家,根本拿不出钱买药治病。

古代贫穷人家比较多,吃的食物又没有营养,再加上天灾,饿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人们普遍寿命都比较低。

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医疗条件变好,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平均寿命也随之升高,希望大家可以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参考文献: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驱车上东门》

《易经》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