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有钱和没钱的区别究竟有多大

Image 2021-04-06

文/西佛迪

尊敬的女士:

记得上次你抛给我一个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哲学家需不需要多余的钱?

就此问题,我借助西方两位大哲叔本华和尼采说出我的看法。

当我年轻时,认为钱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今我至风烛残年,发现果真如此。

这是英国著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说的话。

我认为钱是必要的,若上帝允许有多余的钱,那就更好了。此结论来自下面两位名人。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给予后代人极具震撼性的影响,而尼采开拓了现代哲学的新篇章。两位哲学家都为世界留下了精神光辉,但有一点不同,叔本华富裕,尼采囊中羞涩(避谈两位都未婚)。

叔本华的父亲是当时的银行家,虽然后来破产自杀,但还是留下一大笔钱给他,这让叔本华不用为生活奔波,潜心爱好。

母亲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作家,且与歌德等名人来往密切。些许不幸的是,后来母亲在道德方面出现问题,导致叔本华与其分道扬镳。

除了去高级餐厅就餐外,叔本华懂得节俭之道,不爱乱花钱,这也是他终身富裕的原因。有牢固的经济基础,使叔本华得以享年72岁,这在当时可是长寿的岁数。

反观尼采,其父亲是牧师,虽受人们尊重,但收入甚微。他的母亲很普通,无正职。尼采4岁时,父亲去世,两岁的弟弟也夭折。

没有收入,尼采一家生活渐入低谷。牧师去世,家人还得搬出牧管所。尼采一家只好搬去姑姑家。

不幸的生活给尼采带来残酷的永恒记忆,这和他晚年发疯不无联系。

1889年,尼采精神已经崩溃,之前有送去精神病院,于事无补,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享年55岁。

尼采一生孤独,好几年时间花在旅途上,去过多个国家,从他给寥寥无几的友人信件中,多次提到为钱发愁的事。

我相信,若尼采富有一些,那他的人生将大所不同。

金钱的确是个好东西,每个人爱它的程度基本上是相同的——越多越好。

每当我们现闲逛于大街,很难想象那些面容憔悴的人富裕,毕竟,他们在气质上就输了,输得极其明显。

总将生活与金钱挂钩,也欠失妥当。若生活上有欠缺,就需要在精神上作弥补。

一点浅谈,不成道理。晚安,女士。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