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山东孔林为何能乌鸦不栖,蛇类远避?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Image 2021-04-07

我们大家吹牛的时候常常说:“老子天下第一”,其实这话原来是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的,因为他学贯古今、穷究天人,所以当时的人认为他的学问是天下第一的。那么谁是天下第二呢?这就要说起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了。他的墓地“孔林”传说“下不招蛇”,“上不落乌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那时候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诸侯,所以导致了周王朝的法律、礼仪、文化习俗全面败坏,史称“礼崩乐坏”。在这种情况 下,当时的天下士人绝大多数都在想着怎么用阴谋诡计来 帮助天下诸侯对付其他的诸侯,以此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利。但是孔子则不然,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乐教化,让老百姓再次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此,他四处游说,希望君王们能够采纳他的意见,推行仁政,给天下再一次带来和平与安定。但是当时正是各诸侯相互兼并严重的时候,互相之间每天都在谋划消灭对方,孔子的“仁政”无疑相当于“对牛弹琴”,除了名声比较大之外,绝大多数君王并不想接受孔子的想法,搞得孔子:“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

不过天下终究是要平定的,太平的天下,人们不再需要在国内给自己的君王进献阴谋诡计来互相征伐,君王也不希望自己的国民老是想着“屠龙之术”。所以等到汉朝以后,儒家的学问渐渐地提升了上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了国家官学,成了正式学问,孔子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到了宋朝之后,孔子的地位无限拔高,他的子孙被世世代代封为“衍圣公”,这也就有了后面逐渐规模宏大的“孔林”,以及其他许多相关的孔子遗迹。孔林,又称为“至圣林”,它是孔子及其后人的家族墓地,是与孔子相关的最重要的遗迹之一,与孔府、孔庙合称“三孔”。

以前孔子不得志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搞那么规模宏大的墓葬,他曾经游说诸侯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当然也不好花大把的钱来给自己打造墓地了。但是等到汉朝以后孔家飞黄腾达了,他的子孙们为了显示孔家的奢华豪迈,打造出“衍圣公”的气势,就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孔林。

经过历代的改建、扩建,如今的孔林面积之大达到了200万平方米,比梵蒂冈这个国家还要大,其中有孔家历朝历代的坟墓10万余座,他们的坟墓都以孔子的坟墓为中心展开,并且在历朝历代设下了纪念性建筑: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 。

按理说,作为一块墓地,乌鸦、蛇等动物都会到这里来,毕竟乌鸦是食腐动物,蛇则喜欢在坟墓等地方穿行。但是孔子的坟墓却没有这些东西,很多人都说孔子是圣人,上天不允许这些不祥的生物来靠近他的遗体,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吗?孔子是圣人固然不假,但是孔子同样“不语怪力乱神”,乌鸦不来,蛇也不来,其中还另有隐情。

原来孔子后人从风水和家族名声考虑,为了防止这些不洁之物来到孔子以及其他历代孔家先祖的坟墓附近,他们在后代的修建和扩建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朱砂和硫磺这两种矿物。硫磺和朱砂有难闻的气味,同时具有一定的毒性,蛇闻到了都远远地避开,所以孔子及其后人的目的出现了“下不招蛇”的现象。

而为了以示纪念,孔林种满了楷树和桧柏等树木,以示万古长期。这些树木正是乌鸦所讨厌的,它们并不喜欢在这上面栖息,所以孔林“上不招乌鸦”。小小的两个措施,就造成了孔林“下不招蛇,上不落乌鸦”的神秘现象,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