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张子枫在《我的姐姐》中所有的疑惑,波伏娃早已给出了答案

2021-04-08

正在上映的《我的姐姐》将镜头对准了“姐姐”这一有些特殊的女性身份。影片的故事情节与结局走向引起了近乎两级分化的争议。当代关于女性议题,几乎都无法绕开西蒙娜·德·波伏娃。在波伏娃逝世35周年之际,重新回溯“女性”这个永恒话题。

“女性”与“姐姐”

《我的姐姐》讲述了一个矛盾重重的故事:父母意外身亡,成年的姐姐因为父母的忽视离家已久,因为这场事故而不得不安置年幼的弟弟。她对弟弟既无感情基础,本也没有抚养责任,而且自己正处于奔赴北京追求梦想的人生关键节点。

《我的姐姐》剧照

有着被偏爱的弟弟,而自己长期被忽视的姐姐们,影片真实地将这种困境展现出来,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装进“爱与奉献”的社会套子中,背负着压抑感和无力感。

《我的姐姐》剧照

最后,胡闹的弟弟突然变得懂事,强硬的姐姐进而心软,故事最终走向姐姐妥协的“温情结局”——这也成为这部女性议题影片的最大争议。

《我的姐姐》剧照

“女性”这一身份,对于大约一百年前的女性群体来说,是远比现在更沉重的枷锁。那时,女性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不能参加选举,甚至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离婚和避孕。近一百年来,无数人为了反击成见和偏见努力,女性群体才逐渐获得了选举、离婚、避孕等基本的权利。

萌发的第二性

1927年的一天,西蒙娜 德 波伏瓦跟她的父亲对“爱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在一个视结婚生子为女性归宿的时代,19岁的波伏瓦却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并梦想着从中找到一种她可以身体力行的哲学理念。

波伏瓦的父亲认为“爱”意味着“奉献、爱慕和感激”。对此,波伏瓦无法认同,她惊愕地反驳道,爱绝不仅仅是感激,不是我们因为别人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感到亏欠他们的东西。第二天,波伏瓦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竟然有那么多人不懂爱!”

当时年仅19岁的波伏瓦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21世纪最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也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会被后人如此大量书写,并广为流传。光是她的书信和自传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字。

她的写作范围极广,囊括了哲学论著、获奖小说、短篇故事、戏剧、旅行见闻、政治时评以及新闻报道——而她的代表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更是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

当时年纪轻轻的波伏瓦也许想不到,之后的自己能够与人合办政治期刊,成功地推动立法,为遭受不公的阿尔及利亚人伸张正义,到世界各地发表演讲,甚至领导政府设立的委员会。

未曾被讲述的波夫娃

对于大众来说,除了《第二性》,波伏瓦还与另一个名字深深挂钩,那就是萨特。她和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持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开放式关系,对于这种极具先锋性的伴侣关系,人们津津乐道。

在这段关系中,人们一直以来把波伏瓦当作其中的弱者——思想上她被萨特启迪,感情上她依赖萨特,波伏瓦是萨特的爱情猎物。萨特在二人的感情中无数次打着“偶然的爱情”的名义去公开追求各种女性,而相比之下波伏瓦的感情经历似乎就显得单调许多。

然而在波伏瓦的最新传记里显示,波伏瓦的感情生活远远比大家想象中的精彩,最重要的是,她和萨特之间的强弱关系可能是相反的。

在和萨特的开放式关系中,她曾和情人朗兹曼一起共同居住了七年,他也是波伏瓦唯一一个用法语中亲密的第二人称“tu”去称呼的情人,就连对萨特也未曾如此过。除此之外,她在早期就和多个情人有关系,严格分配时间,早已是“时间管理大师”。而这种种内容都被波伏瓦在自传《波伏瓦回忆录》中隐藏了起来。

当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立体的女性主义者、一个真实客观的女性故事,就能为自己的生活开辟更多的可能性。波伏瓦的一生不仅仅是作为女性主义的榜样,而是所有的女性都可以在其中看到相似的困境和同样的软弱,更可以在其中明白,追求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自由的自己,不被性别定义的自己。

“阅读波伏娃”书单

Becoming Beauvoir:A Life

《成为波伏瓦》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著

刘海平 译

中信·无界 | 中信出版社

Women at Work: Interviews from The Paris Review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肖海生 等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La Cérémonie des adieux, suivi de Entretiens avec Jean-Paul Sartre: Ao t - Septembre 1974

《告别的仪式》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孙凯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撰文—李心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