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百余套陶俑原大复制品演绎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史

Image 2021-04-08

乐舞群俑赵明楠

将散见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甚至已被损毁仅存于资料中的音乐舞蹈陶俑(复活)集合起来,用等同原文物的比例、手法、质地,模古方式复制,让观众在同一地方纵观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发展史……4月2日至10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展览巡展的首站(西安站)在陕西省图书馆举办,从战国至明代2000多年间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陶俑原大复制品103件套、350偶人列阵展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对广大观众来说,这是首次“一站式纵览”中国古代乐舞陶俑精华;对西安美术学院的复制制作团队来说,这是历时五载的成果展示;对现年76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倩来说,这是女承父愿,几十年来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演绎一部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史诗”宏愿的达成。

“一站式纵览”乐舞陶俑精华

两汉时期,国力渐隆,汉人的艺术气质中透露出自信、朴茂、畅达和豪健,明器陪葬之风大兴,提升了乐舞俑人塑作的艺术感染力;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舞艺人的大流动为胡乐舞与中原乐舞的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宋元以降,市民阶层上升,乐舞艺术显现出勃勃生机和人间情味……

“乐舞作为个体抒发情感的方式,或许是人类最早的艺术表达与享受。”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艺术管理教研室主任张西昌表示,此次展览是一场跨越数千年的审美际会。

展览现场赵明楠

展览作品中,有集音乐舞蹈杂耍为一体的汉代乐舞俑,动作夸张、活力四射的说书俑,粗犷豪放的南北朝骑马吹脚俑,华丽多姿、场面壮观的唐代宴乐舞俑,代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胡人骑驼击鼓俑,以及胡人舞俑、霓裳羽衣舞俑等,再现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流变史。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陶俑艺术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在民族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舞蹈俑更是造型生动、多姿多彩,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姜怡翔表示,将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的音乐舞蹈俑的代表性作品,按照古法进行复制,成系列、完整地集中一起并展示给社会大众,是非常难得的。

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在参观西安博物院时指出,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深深地触动了王倩,一个“复活”陶俑的计划在其心中形成。她要让极具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舞蹈陶俑“开口说话”,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向世人演绎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史。

中国乐舞陶俑的文物原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尽览其详的,更何况一些珍贵的乐舞陶俑被毁于战火等,只是仅有照片等资料遗存。而一件件文物原样复制品却可以成系列、成规模地展示展出,是散布在国内外各地的真文物无法做到的。

马上伎乐俑赵明楠

王倩的父亲王子云是中国新美术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中国美术考古的拓荒者。“父亲当年着洋装、拄文明棍,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鄙夷’到法国留学,却在那里重新发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王倩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抢救正在遭受敌机轰炸的珍贵文物,她父亲在回国后向当时的教育部申请成立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冒着炮火赴川、陕、豫、青、甘等地进行考察,以尽学人之责。1942年,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河南洛阳的山洞里发现了一组唐代歌舞俑,王子云拍摄了十几张照片。令人遗憾的是,这组唐俑最终还是毁于战火。

“在我临摹唐俑的几十年实践经验中,还没有见过比这一组更精美、更标准的,我认为它就是唐代最经典的《霓裳羽衣舞》的具体形象。”王倩表示,“父亲把已成绝唱的照片交给我时说,一定要把它们复原出来,要让当今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这也是父亲的遗愿。”

将开启“马系列”陶俑复制

“在常人的艺术观念中,‘复制’有些被边缘化。但若能静心体味其中所投入的心念与艺能,甚至展览背后所隐含的种种‘山环水绕、柳暗花明’,大家或许更能体味出这些俑人的个中情味。”张西昌说。

谈到“复活”陶俑,是否掌握了制作陶俑的技艺以及是否拥有足够的乐舞俑文物史料,这两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而这两点,王倩及其团队同时具备。

作为与同事于1979年成功复制中国第一个原大兵马俑的工艺美术大师,王倩在实践中创造并掌握了一整套复制彩绘陶俑的技术及工艺。其制作的“唐代打马球俑”8件作品曾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古代体育展”,当时引起极大轰动;她制作的“唐代粉彩女俑”曾连获1987年、1988年中国第二十届、二十一届旅游纪念品大会一等奖。

布展时,大家检查作品摆放

2015年,王倩自掏腰包,与女儿孙津、弟子徐艳以及西安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生冯昌泰等组成团队,在自己筹划的道路上前行。后来,由于资金短缺等现实的困扰,这项工作一度中断。2018年,有着同样文化责任心的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石村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团队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使得这项艰巨的复制工程又重新启动。

“不算团队的投入,我个人已为这个工程投入了30余万元,可以说花光了积蓄。这次展览的举办,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发出的邀约,又让我满怀信心。”王倩表示,她还想让这些最能诠释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成就、张扬文化自信的作品成为各大剧院的常设陈列;她还想以同样的方法,让目前仅存于资料上的不同年代的马“复活”,并且与各大博物馆的陶俑马一起集合成新的阵列,共同讲述马的衍化史……

展览海报

“虽然我已经快80岁了,但对于未来的工作依然信心满满。我们的团队已经成熟起来,纵然以后我不在了,他们可以干的事情还有很多……”面对典籍资料中书写记载的灿烂文化,王倩不愿世人有“难睹芳容”的缺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