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考古学 巴泽雷克冢、白草坡西周墓、白浮西周墓

Image 2021-04-08

Bazeleike zhongmu

巴泽雷克冢墓

Pazyryk Barrows

南西伯利亚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分布于苏联丘雷什曼河及其支流巴什考斯河之间的巴泽雷克谷地。年代为公元前 5~前 4 世纪,一说为前 3~前 2 世纪。1924 年发现,1927、1947~1949 年由苏联考古学家 С.И.鲁坚科主持发掘,重点是 5 座大墓。发掘为研究阿尔泰早期畜牧部落的体质类型和物质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是 20 世纪前半叶苏联考古学上的一个重要收获。

葬制与葬俗

大墓均有由封土及积石堆成的坟丘,直径 24~47 米,高 1.5~3.75 米。坟丘东面通常有一排立石。墓穴多为长方形,少数方形,一般深 4 米,面积最大者达 7.1 米×7.8 米。穴内南部建两重椁室。椁底铺以半圆木,圆木椁顶上通常铺树皮和树枝,然后堆原木直至墓口。椁室上方的重压全部由 3 对立柱支撑的大梁承托。墓穴北部葬马。在高山酷寒的自然条件下,上述坟丘结构使流入墓内的积水常年冰冻不化,墓内许多有机物得以保存。靠近椁室南壁放置 1~2 口木棺,墓主人多数为一男一女,少数为一男子。推测男子是部落或氏族首领,女子为殉葬的妻或妾。发现有文身、将死者制成木乃伊和战死者被敌方剥取头皮等风俗的遗迹。

随葬器物

尽管墓葬早在古代已遭盗掘,但出土遗物仍很丰富,其中尤以各种丝织品、毛织品、毛皮和皮革制品为大宗。毛织毡毯多挂于椁壁,而以一幅约 30 平方米的毡帐和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拉绒多彩毛毯最为珍贵。以丝、毛、皮革制作的衣物有头帽、风帽、衬衫、短祆、皮带、靴袜等。装饰用品只见有数件金耳坠、银垂饰、红铜锤鍱而成的野兽纹包金饰牌、宝石串珠以及角梳、铜镜等。墓中还发现少量箭镞、铁刀和鹿角制的锤、凿等武器和工具。陶器很少,主要为壶。另外还发现有坐垫、小桌、木梯、整木轮板车等木器。5 号冢内发现一辆可以拆卸的四轮马车,高约 3 米,以 4 马套驾。两件单面的角制筒形鼓和一件竖琴式的乐器及吸食大麻烟的烟具,也是比较重要的发现。5 座墓共葬马 54 匹,都配备整套马具。马具饰件带有各种华丽的斯基泰 -西伯利亚野兽纹(见斯基泰文化),也有植物纹和人面形象。有些马还饰以带有野兽搏斗图象的面具和表现鹿角之类的头饰。(见彩图)

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当时居民经营畜牧业,处在氏族制的解体阶段。墓葬的宏伟和豪华,表明首领人物已占有大量财富。出土遗物反映出同其他草原民族的广泛联系,如良马、旋制木器、拉绒毛毯等来自中亚,器物上的某些纹饰母题和神话形象应系传自波斯,而凤纹丝绸刺绣和 6 号冢所出的战国山字纹铜镜则显然是中国产品。人骨资料说明居民属带有蒙古人种成分的欧罗巴人种类型。关于他们的族属,有人推测系中国文献中的月氏,即波斯文献中所记之塞种的东北支。但这个问题连同确切的断代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莫润先)

Baicaopo Xizhoumu

白草坡西周墓

西周早期贵族墓葬。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城西北的白草坡村。1967 和 1972 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两次在这里发掘、清理了 9 座西周墓和 1 座车马坑。其中最重要的是 1 号墓和 2 号墓,此二墓和车马坑相距很近,自成一墓区。根据随葬青铜礼器的铭文,可以确定 1 号墓墓主是潶伯,2 号墓墓主是伯。年代约在康王和昭王时期。两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属于一般的中型墓。2 号墓保存完好,墓室长 3.35 米,宽 2 米。葬具有一棺一椁,墓主人头向北,仰身直肢。墓底有腰坑,内埋一狗。随葬器物分层放置在棺椁周围及墓主人身旁,主要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器、原始瓷器等。青铜礼器有方鼎、甗、、尊、卣、爵、觯、盉等 11 件,其中 10 件有铭文,大部分器铭为“伯作宝彝”。1 号墓的随葬器物与 2 号墓大致相同,出土青铜礼器 23 件,器形有鼎、方鼎、 甗、、尊、卣、爵、觯、角、斝、盉、斗。其中 12件有铭文,但器铭多不相同,只有 2 卣 1 尊的铭文为“潶伯作宝彝”,推测这几件是墓主人自作之器。这两墓都随葬有大量的兵器, 器形有戈、 戟、钺、短剑、弓形器以及成束的铜镞。戈的数量很多, 型式有銎内、直内无胡、短胡一穿、中胡二穿、长胡三穿等多种。短剑有鞘,鞘外有镂空的牛、蛇缠技铜饰。1 号墓所出的钺作半环状,铸有猛虎扑食形纹饰,虎头含銎以纳柲。2 号墓所出一戟,刺部顶端作人头形,项下有銎。这两种兵器都是不多见的。 (张长寿)

Baifu Xizhoumu

白浮西周墓

西周早期燕国贵族墓葬。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东南白浮村附近。1975 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 3座,出土随葬品 600 多件,为了解西周时期燕国的历史文化及同北方草原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3 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内有木椁,椁底及四周铺填白膏泥。墓底有椭圆形腰坑,坑内殉狗。第 2号墓保存最好,墓长 3.35 米,宽 2.5 米,木椁的结构是先在墓室两端横放两条枕木,然后在其上用方木垒出椁室,方木间以榫卯相接。棺的情况不明。随葬品都放在椁室内,装饰品都在尸骨附近。3 墓的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陶器、玉器、象牙器以及有字卜甲等。青铜礼器有鼎、、壶。其中第 2 号墓出鼎、、壶各 1,第 3 号墓出 2 鼎 2。青铜兵器数量很多,器形有戈、戟、刀、短剑、匕首、矛、弓形器和盔等。戈的数量最多,形式也较多,其中的尖喙状銎戈和三角形斜刃四穿戈都是很少见的器形。青铜短剑很有特色,有的剑格与剑身之间有凹缺,有的柄首作马头状或鹰头状。铜刀的柄首也有作鹰头状的。此外,还有柄端带铃的匕首。凡此,都显示出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第 2 号、第 3 号墓发现卜甲残片 100 多片,卜甲的背面都有凿和灼的痕迹(见商代甲骨)。其中多片刻有文字,字体很小,类似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字甲。这是西周墓葬中最早发现的带字卜甲。(张长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