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逍遥山水 魏晋风骨——顾平人物山水画研讨会纪要

Image 2021-04-08

研讨会现场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顾平的家世有着潜在的文脉,这对其艺术创作和思想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脱离世俗、安心书斋的品质和境界。顾平之所以画带有魏晋风骨的逍遥山水,我认为他还是行走在中国文脉的道路上,顾平的人物山水画通常是一群人在山水中逍遥畅怀,这里隐含了中国哲学的理念,即人与自然互相融合,这也正是顾平与很多人拉开距离的特色所在。我曾提出一个词,“南北相通,两京行走”,放在顾平身上很合适,除了生活经历外,同时也带有某种学术理想,即打通南北艺术间的隔阂。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平的绘画非常有特点,他把人物山水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结合起来。古代的山水画是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的,孔子讲“仁知之乐”,是一种“德化自然”的哲学思维,这种感知自然的方式,引导人们热爱山水景物,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和人的审美精神结合在一起的。顾平的绘画题材,对历史典故推陈出新,融入了新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精神,并能以书入画,增强绘画用笔用墨中的书写性特点,加强笔墨的表现力。他的人物山水画把传统绘画因素进行现代转换,对当代人物画和山水画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尚辉(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20世纪中国画经历了改良、改造、变革三个大的变化,但是在每个过程结束前后,都会出现传统的回潮,顾平提出的逍遥山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代带有变革性绘画的一种批判或回潮。我们对中国画的改良仅仅做了外部手术,从来没有触动中国画内部的规律和文化,从内部规律来说,中国画并不是完全着眼于视觉化,而是内观体系,顾平的逍遥山水正是通过艺术家在绘画创造过程中那样的一种品位,更重要的是,让你通过他的笔墨意趣和格调,来体会画家远离社会的心境。他的画中透着浓浓的格调和笔韵,更透彻了文人绘画的精神境界。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顾平的绘画是属于学院式新的文人画的呈现,他的画中体现更多的还是传统笔墨和文人格调。在他的画面当中,我们看到他对传统题材的挖掘,他的逍遥山水不仅是对魏晋气度的追寻,还带有对历史人文的致敬。绘画表现与文学典故的结合使其画面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给人以亲近感。顾平绘画的新意,主要表现在题材与表现语言相结合的大众性,他在绘画中结合了中国传统插图、连环画叙事的方式,同时带有文人意味,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我们可以从顾平的绘画中看到对魏晋风骨的回望,和传统文人画在今天拓展的可能性。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副主任):“逍遥”的字面意思是缓步行走、不受牵绊,对画家来讲逍遥也是艺术的本质,即抛开功利,回到内心深处。顾平的画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自由轻松的意趣,可以感觉到他在表现古意、气韵的传统文脉之路上走得很远,步点精准又轻松。今天,很多表现都市题材的绘画过于受到媒体视觉图象的影响,往往以平涂和色彩张力来强调视觉冲击,但是笔墨没了。顾平的画是非常见笔的,“见笔”意味着要遵循规范,解脱心性而不逾矩,要有它的传统主线的核心笔性,同时又要把个人性情的东西透射出来。

葛玉君(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记兼教学部主任):顾平先生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对古代的文化有非常深厚的研究,他用笔飘逸灵动、色彩丰富,整体给人感觉格调淡雅、人文气息浓厚。他的人物画分为古装人物、现实主义题材与现实主义+古装人物相融合的三种类型,山水画也有三个特点:山人合一、工率相依、意象共生。顾平的创作理念取自于魏晋时期,强调魏晋时期思想资源与当下艺术生态的结合。置于当下全球本土化的艺术生态或者在当代艺术语境当中,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如何能够参与到当下的文化建构,或者如何能激活我们曾经逝去的传统?无疑,顾平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案例。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顾平老师多才多艺,诗词书画随手拈来。他的创作特点主要有三:一、山水与人物的有机融合,他的山水画并非纯粹的山水,也不是单纯的人物画,而是将人物和山水融为一体;二、传统和现代的个人化取舍,顾平的人物画绕开了西方写实绘画的影响,直接从明清的人物画中取法并糅入具有漫画趣味的变形,使之充满个人化的特质;三、逍遥精神的彰显,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不受拘束的自足状态,这种精神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几乎消失殆尽,但在顾平的绘画和日常状态当中,我们能感受到庄子的逍遥精神。

张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我今天来有两重身份,一是作为学生代表,二是作为顾平老师曾经工作过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代表向顾老师的展览和研讨会表示祝贺。南通艺术氛围特别浓郁,南通人包容汇通、敢为人先,我印象中顾老师的精力特别充沛,是非常有理想的人,不断对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而且对既定目标充满信心并积极努力去实现。顾平老师对我最关心,我也非常敬佩顾老师,包括他的作品和人品。南通美术家群体在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得益于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关心、支持,而且南通籍的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对南通美术的发展和南通美术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任君伟(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画》副主编):顾平老师是江苏南通人,其作品中拥有江苏绘画隽秀的风神,魏晋风骨的逍遥山水,以及元人的萧散简远、明人的坚实清润、清人的浑朴苍莽,在他的作品里都有很好的体现。他的山水还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所赋予的骨气,他能在吸纳传统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是格局宽博的大家气象,是骨气清刚、风神秀发的风格境界。另外,顾平老师的人物画不是一味纵横挥扫,而是以“写”代“描”,与物宛转,出色的写真造型能力,微妙神情的传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笔墨语言,让他的作品呈现了明丽、秀雅的风格面貌。

马明宸(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顾平先生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与个人创作理念兴趣的指引之下,再度关注和推进人物山水画这个课题,他把自己风格面貌比较成熟的人物画和山水画组合在一起,把传统中的一、二人物扩展到了群组人物,增大了人物在画面的分量。这种探索人物与山水形象之间的协调难度也相应增大,但是我们看到顾平先生的处理手法,人物形象与山水形象互相避让、呼应,包括笔调风格、色彩协调和造型取舍上的顾盼,顾先生都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山水因为人物而增加了人文深度,人物因山水而多了一层游观情怀。

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今天的主题涉及到魏晋的文史资源如何进行当代转化的问题。当代转化不是单纯的历史复制,而是要对接这段文史中可以连接当代的点,如魏晋的终极自由追求、玄学思辨精神、文人心灵和山水世界的深层对话等,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能从顾平老师的作品中找到相应的图像表达。顾平老师重新提出“逍遥”这个命题,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山水和人的问题,魏晋文化逍遥的背后藏有对人生、对世界更深沉的理解和贯穿古今的人文孤独感,这种人文孤独感怎么解决,或有没有路径解决,我认为顾老师已经用他的人物山水画这样一个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颇具个人面貌的解答和呈现。

薛良(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一位艺术家在传统的主题下开创出新的面貌和个人风格,是不太容易的,顾平老师的早期作品已经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画面的构图感很强,色调沉稳雅致,并且有很强的叙事性。在个人风格确立之后,顾老师一直在古代文人题材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断开拓出新的面貌和艺术语言,营造新的画面意境。20世纪的人物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人物造型加强的同时,传统的笔墨韵味和意境营造却逐渐在消失、模糊化,而顾平老师将人物和山水相融合,重视画面的笔墨意趣和韵律、韵味,将古人的“逍遥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顾平老师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今天中国画开拓创新的价值。

窦修林(《翠苑·民族美术》执行主编):顾平的绘画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性,顾平的人物上溯魏晋,既追求古人的情操品性,又从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加以概括,山水既有五代北宋的雄浑,又有明清的雅丽;二是当下性,笔墨当随时代是每一个画人的时代命题,顾平绘画上展现的是时代的精气神,并强调时代的感悟;三是江南写意笔墨“美”的境界,他的笔墨注重水墨晕染,透出浓浓的江南水乡的秀逸之气,他的作品强调画面的唯美,唯美是中国传统绘画亘古不变的主题。

顾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我生活在南通,南通这个地方是南腔北调,兼有北人的彪悍和南人的聪明,而且这个地方文风浩荡,读书气氛比较浓郁。但是一个人的成长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小时候喜欢书法,上大学后喜欢和研究六朝文化的人一起玩,经常一块聊天,聊嵇康、聊阮籍。南京又是六朝古都,六朝的人和事感染了我,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文人风骨,深深扎在我们这代人心里。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回过头来再看看他们,他们谈离骚、论逍遥、清谈思辨,许多中华典故都是由此产生。所以我其他都不画,就画魏晋,我喜欢那个时代,喜欢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人很逍遥,登山临水,澄怀观道,人的精神状态非常自我,由此我就做了逍遥山水画,魏晋风骨让我一直画下去。

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本次研讨会主持人):我们今天为什么谈逍遥、风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前辈的家国情怀和超越性的品格、格调、气象,值得我们继续追寻。顾平提出“逍遥山水魏晋风骨”有一种道德感,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高的理想和追求,通过作品看到伟大的人格,再放出风骨的光辉。顾平的逍遥山水图虽然不是文字,但可以图鉴史,同时,现实题材和顾平画的魏晋题材并不矛盾,从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今天这场研讨会等于给顾平的创作道路注入一些思想资源和动力,让他在这个道路上能更明确自己的艺术方位和艺术追求。希望顾平在以后的创作中,能把逍遥、风骨这些东西永不丢弃。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本次研讨会主持人):顾平是一个创作研究同时推进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绘画独树一帜,他和现代很多山水画家不一样,是人物山水结合,这个特点来自于传统,而且他把这样的传统纳入今天的视野中来观察,所以他的山水和我们一般所了解的写实或写生的山水大不一样,他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心灵外化的山水。他将这种山水和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相结合,和很多人拉开了距离,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绘画将传统文化的理念带到了当下。在中国画的变革路途中问题不断出现时,顾平以回身传统的方式对当代进行批判,使其作品的当下性更加凸显出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