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广州市“十三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工作成效显著

Image 2021-04-12

广州作为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83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49处、市级373处。“十三五”时期,广州新增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市先后出台了《文物保护规定》《博物馆规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2个政府规章、6个规范性文件、8个政策文件的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行“考古前置”和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维修保养进行资助。

培道中学校广州旧址建筑群

近年来,广州市级财政已安排3.3亿元专项资金补助文物保护修缮,有力推动了城市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广州市积极探讨“政府托管+企业资金”、“政府统筹+专题博物馆”、“政府支持+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广州的文物保护利用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城市遗产案例,永庆坊、万木草堂等入选文物建筑案例。红色羊城主题等三条游径入选全省首批历史文化游径;广州海丝申遗史迹游径等七条游径入选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考古成果极大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十三五”以来,广州市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340余项,完成考古调查面积1.7亿平方米、勘探面积118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5.15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2500余件套。

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二陵的发掘被评为1995、1997、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极大丰富了广州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北京路千年古道发掘后在原址保护展示,成为北京路步行街的“金色名片”。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北京路千年古道等重要考古遗址的原址保护利用,树立了现代城市核心区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广州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极大地延伸了广州地区的历史轴线,使广州的历史信度显著增加,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广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变得丰满、鲜活而生动。

革命文物发掘保护利用取得新成效

广州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革命文物资源非常丰富,这些革命文物凝结着广州近现代的光荣革命历史,承载着这座英雄城市的记忆,是激发市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滋养之源,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州深入挖掘梳理革命文物资源。梳理并公布《广州市革命文物名录》,包括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8112件/套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15处,数量占全省的一半;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11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6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以下革命文物119处。

同时,组织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推动文德楼等保护规划编制。加强革命文物修缮保护,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等30余项保护工程。

第一公园旧址

广州还大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改陈工作等工作。五是打造红色文化遗产游径,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入选全省首批64条历史文化游径,该条游径涉及1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

海丝申遗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广州完善联合申遗协调机制,与上海、南京、宁波等26个城市共同签署联盟章程。同时,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南越王墓文化遗产》等专著,丰富主题研究成果

广州还积极推进海丝史迹相关规划的报批,开展各海丝史迹点本体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夯实文物基础资料,完成标识系统设计、监测体系与平台搭建、档案整理和数据库建设;构建海丝全媒体、立体化宣传格局,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策划海丝宣传展览;开展“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助力一带一路,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图片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