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谐音梗泛滥了三千年,没有一个王建国是无辜的

Image 2021-04-12

三千多年前,晚春时节,周朝召南地区的媒官组织大龄未婚青年男女外出郊游,寻觅伴侣。

女孩子们眼看着梅子黄熟,嫁期将近,自己却还没找到合适的夫婿,不免感到心急,纷纷唱起歌谣,提醒对面的小伙子赶紧行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歌谣唱到:

摽有,其实七兮!

梅子纷纷落地,树上只剩七成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心追求我的小伙子,莫要耽误良辰

——《诗经·召南·摽有梅》

在这样热烈而大胆的呼唤里,女孩子们机智地用子催促那些小伙子,快去央个官提亲吧。

作为一个谐音梗爱好者,我惊呼,原来谐音梗的盛世,早在三千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清 费丹旭 《探梅仕女图》旅顺博物馆藏

彻底结束周王朝统治的始皇发现人们在说“正”月的时候,仿佛是在喊他的名字“政”,命令天下人再不许说“正月”,而要改成“端月”。

人们当然知道谐音没有错,错的是嬴政。如此霸道的行径,实在是忍无可忍。四方豪杰揭竿而起,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很快把秦始皇千秋万代世世为王的美梦搅得七零八落。

清 袁江 《阿旁宫图》 故宫博物院藏

草根儿出身的刘邦和落魄贵族项羽为争夺秦始皇打下的江山斗了个你死我活。鸿门宴上,范增手里举着玉(jué )频频暗示项羽下定心杀了刘邦,项羽明明看到,却没有任何反应。

当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时,虞姬的尸体溅着鲜血横在项羽眼前,他一定非常后悔没能好好修习谐音这门学问。

同样为自己没能成为资深谐人而后悔的还有韩信。在刘邦和项羽相持不下的时候,曾有一位谋士给韩信看相,先看五官,再看后背,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他其实是在暗示韩信自立门户,与刘项三分天下,等他们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韩信还惦记着当初刘邦的一点恩情,不肯深思“相君之背”的“背”其实暗含着“背叛”的意思。等到大朝已经正式建立,韩信的权力处处受限,郁郁不得志,然而这时造反的火苗早就烧不起来了。

大汉帝国踩着项羽和韩信这两块儿坚实的垫脚石开启了自己的太平盛世。

汉代人民沿袭了诗经中谐音传情的传统,在乐府诗《离歌》记录的大型分手现场中,女子虽然百般留恋,却又不想表现得太明显。

与君别交中,缅如新缣罗。

裂之有余,吐之无还期。

——汉乐府·《离歌》

他们的感情像撕裂的绸缎,边缘还有没扯断的线,像女子心中绵绵不舍的念。可女子却再也没有倾吐心意的机会了。回想以前相濡以沫的美好,想到以后相见无期的苦痛,她其实一点也不想分手,字里行间都浸润着被甩的辛酸和难过。

到了魏晋南北朝,情歌里的谐音如同雨后春笋般往外冒。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谐音“怜”,“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在那个年代,“莲子”寄托了古代女子对心上人暗戳戳的爱慕,还远没能像曹贵人那样谐出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

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扬州人去襄阳溜达了一圈,觉得还是住惯了的扬州更能让自己开心,想连夜披星戴月顺流而下回到扬州,就称心如意了。

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

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

——南朝宋·刘诞《襄阳乐》

原来“乘星”还能谐音“称心”,学废了学废了。

民歌里凝固了许多情绪,隋代民歌延续了南北朝的风格。比如写委屈,老牛走过的痕迹仍在地上,就像昨夜哭过的泪珠还挂在脸上。“蹄”谐音“啼”,那种想哭却不敢哭只能自己一个人夜里悄悄哽咽的委屈,藏在谐音之下。

奈何不可言。

朝看暮牛迹,知是宿痕。

——隋·无名氏·《读曲歌》

明 文嘉《莲藕净因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吃藕是丑,同心藕(偶)是异地恋人想要见面的的强烈渴望。

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偶)

——隋·无名氏·《读曲歌》

唐代大诗人大量借鉴民歌里的谐音手法,相比于民歌的活泼随性,诗人笔下的谐音更加典雅工整。比如谐音圣手杜甫——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秦州杂诗二十首》

乍一看没什么,不过写了一匹风一样的马,但仔细品味,你能看出诗圣捻断数根须的苦心。这句诗对仗严谨,名词上,马对胡,诗中所写对象为胡马,动作上,骄对舞,颜色上,朱对白,事物上,汗对蹄,一落一斜,十个字将汗血宝马风中奔跑的英姿刻画得淋漓尽致。

等等,不是“珠”吗?哪里来的颜色?

当然是谐音谐出来的啊。

刘禹锡写青年男女的暧昧——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竹枝词》

温庭筠写恋人的分别——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南歌子词二首》

你能想象得到,说话的人背对着烛光,隐藏在阴影中,你看不清她的表情,却能从她的语气中听出来深沉的不舍和牵挂,还有担忧——她生怕你忘了归期。

清 佚名 《雍正十二美人图》烛下缝衣局部

原来谐音梗里隐藏的情思,如此动人。但另一首BE的诗词里,就没有这样的缠绵情致了。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核桃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仁(人)

——《南歌子词二首》

当初嫁人的红盖头布满灰尘,霉迹斑斑,陈旧的模样就像她沮丧的表情。原来世间万物,天生就是旧的不如新的。当年两情相悦,合欢核桃象征着夫妻恩爱;如今喜新厌旧,合欢核桃里面已经别有他仁(人)了,语气里有一点儿酸,有一点儿怨,分明是在谴责对方出轨,却如此委婉。

“天生旧物不如新”,这是婚姻围城里的女子从切身经历中得出的感慨,没有踏入婚姻的人却仍然对婚姻充满了浪漫的向往。

唐代女诗人晁采在深夜里倚着窗框想,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她青梅竹马的小哥哥?虽然他们两情相悦,虽然两家人也都同意他们的婚事,但到底年纪大了男女授受不亲,要避嫌,要等到结婚才能再见面。她想念他,便提笔给邻家小哥哥写情诗: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双)

好愁啊,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结婚啊。

南宋 佚名 《霜柯竹涧图》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初期的宰相吕蒙正曾写过一副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缺了一(衣),下联少了十(食),谐音缺衣少食,横批只有南北,暗寓没有东西,一下子戳中了穷人的痛点。

宰相都对谐音梗如此热爱,大宋文人百姓更不必说。

刘贡父是大宋著名段子手,晚年时患有大风恶疾。这种病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眉毛头发掉光,有的人手足十指掉落,有的人浑身生疮疼痛无比。刘贡父的症状是眉毛掉光,鼻梁塌断。

这一日他和好友苏东坡聚在一处围炉闲话,刘贡父先编了个故事取笑苏东坡识人不明招来乌台之灾,苏东坡一边听他内涵自己一边默默发功酝酿段子。刘贡父话音刚落,他立刻道:

有一天,颜回在集市中看到孔子走过来,慌忙避到一座塔后。等孔子走过了方才出来。从此这个塔就有了一个名字,叫做避孔子塔(鼻孔子塌)

夺笋呐。

刘贡父与苏东坡是多年好友,这种玩笑,是两人多年来的深度默契后的心心相惜、患难与共后的豁达明朗。

但到了明代大才子解缙这里,就变成了职场中前浪与后浪的对决。

一次解缙参加同僚聚会,有一大臣嫉妒解缙才华,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不甘示弱,立刻反唇相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骂人骂得不着痕迹,实在是高手。

要论嘴损,猪八戒应有一席之地。师徒四人过通天河时,鲤鱼精要抓唐僧,冰冻了河面,却等他们走到冰层中间时掳走了唐僧。

师兄弟三人狼狈回到陈家庄,父老问三藏老爷怎么不见,八戒答:“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沉)到底也。”

又帮我们复习了一遍唐僧俗家姓陈的知识点。

冯梦龙编纂的《山歌》里出现了大量的谐音,像是对六朝民歌以谐音传递情意的呼应。

挟绢做裙郎无幅(福)

屋檐头种菜姐无园(缘)

——《山歌·别》

金针儿,我爱你是针(真)针(真)意。

望得你眼儿穿,你怎得知。

偶相逢,怎忍和你相抛弃。

——《山歌·金针》

《捣练图》局部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到了清代,身为礼部尚书的和珅设宴请时任兵部侍郎的纪晓岚吃饭。席间掉落一根火腿,来了一只黄狗。有心巴结和珅的官员就故意说道:“这来的是狼是狗?我怎么分不清楚?”又故意拉长了语调:“是狼(侍郎)——是狗?”

正所谓谐人见面,分外眼红,纪晓岚一听,立刻回怼:“您怎么这都分不清楚?看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的是狗。”又强调了一遍:“记住了,上竖(尚书)是狗。”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截图

当和珅和纪晓岚为是狼是狗互相掰头的时候,真谐音梗大户曹雪芹写完了他的《红楼梦》。

众姐妹起社,请王熙凤做监社御史,王熙凤说:“我又不会做什么干的湿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

湘云喝了些酒,夹起席上的鸭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惹来晴雯、莺儿等人要她罚酒一杯。

糟老头子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鸳鸯嫂子势利眼,哄着鸳鸯说有好话告诉她,早就得知消息的鸳鸯立起身来骂道:“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北宋 赵佶 《宋徽宗立鹰图页》

谐音,从古到今都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若有若无的情愫,还是指东打西的嘲讽,无论是生死一线的政治斗争,还是插科打诨的宴饮场面,你都能发现浓缩了机智和幽默的谐音梗在其中默默发挥着作用。

参考资料:

于广元《双关的历史演进》

王雪梅《汉语谐音艺术的文化意蕴》

郭焰坤《谐音双关的演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