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3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发布

Image 2021-04-15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

2021年3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发布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33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虚构好书、10本类型小说、10本非虚构中文原创好书、10本非虚构翻译好书。根据读者投票,评出每月人气榜Top5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1年3月十大非虚构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 思想

《美国的反智主义》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著 张晨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张维特 (《中国图书商报》总编辑助理)

该书作者为20世纪中期知名美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也是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1964年,作者凭借该书再度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

该书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认为反智是个思想、情绪和态度的复合体,是“一种对精神生命和被认为代表了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怀疑;一种不断贬低生命价值的取向”。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文学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肖海生等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是一本众声喧哗的书,它以访谈的方式将世界闻名的女作家们聚集在一起,有如纸上的女作家圆桌会议。女作家们各有“性别”,各有特点,各有锋芒。话题并不限于讨论女性与创作的关系,它涉及女作家生活的各方面,关于创作习惯、创作的困难与困境,关于自我与世界、自我、他人的关系等等。有人风趣,有人幽默,有人安静,有人温和,有人犀利。虽然访谈气氛不同,但作家整体而言都是放松的、坦然的,而非遮遮掩掩的。

作为读者,读这本书是一种有趣的冒险体验,一些作家和她的文本气质极相符,正所谓文如其人;但另一些作家,则与她的文本气质差异很大,仿佛文字里才有她真正的秘密。无论作为作家的她是否愿意谈论写作与性别的关系,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是女性写作,这些访谈之于女性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都极有意味。

某种意义上,《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在一个更为宽广的层面呈现了当代世界女作家的精神风貌,进而潜在指认了女性进行写作的成就、女性身份之于写作的意义。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思想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美]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著 姚向辉等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作者由现实问题追溯历史根源,犹如医生查问病人的病人,探究了一个国家看不见的历史。本书讨论了种姓的八大支柱、触手、种姓制度的后果以及在当代社会的潜在影响,作者惊讶地认定美国有一副看不见的骨架,那就是种姓制度,它是国家运作的核心。

相对于学术性的考察和论断,本书让人感觉更强烈的是作者的道德义愤和超越这一具体问题之上的忧虑和思考。比如,作者对直面国家历史的看法:“你不应该得知真相而愧疚或羞耻地蜷缩在角落里。假如足够明智,你就不会禁止别人提到这些事。”比如作者对“沉默之恶”的谴责。又比如在一个集体的狂热中,我们何以可能挺身而出反对不公……对于这些问题的反躬自省,让我们面对这本书不再有隔岸观火的超然。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艺术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马来]张建德 著 苏涛 译

培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 、《小说评论》主编)

在中国电影界,王家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殿堂级人物。张建德这部最早以英文完成的《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选取了王家卫那些有代表性的电影,按照时间顺序深入探讨了《旺角卡门》《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堕落天使》《春光乍泄》《花样年华》《2046》《蓝莓之夜》《一代宗师》等作品。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作者一方面追根溯源,比较分析了王家卫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所受到的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从曼努埃尔·普伊格到村上春树等电影和文学大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概括提炼出王家卫在综合以上各种影响的前提下,如何努力超越这些影响,并最终形成的自身美学与艺术特征。

准乎此,著名电影学者达纳·伯兰才会给出这样的一种高度评价:“张建德尤其擅长分析加诸王家卫影片的各种不同的美学影响,王家卫通过将这些影响纳入其影片的肌理,从而将其变成自己的。值得称道的是,张建德准确地指出:王家卫影片背后的互文场域所牵涉的并非单一门类的灵感来源——他解释了王家卫所指涉、挪用的其他艺术家和艺术门类的美学实践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建构了王家卫影片的独特面貌和叙事特性。”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文学

《成为波伏瓦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著 刘海平 译

中信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吴菲(《北京青年报》深度资深编辑)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文学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德]娜塔莎·沃丁 著 祁沁雯 译

博集天卷·新星出版社

2021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丁杨(《中华读书报》资深编辑)

马里乌波尔是乌克兰东部的港口城市,二战时,为数众多的当地人经德军运送到德国被强制服劳役,成为二战历史上"东方劳工"的组成部分。本书作者、德国作家娜塔莎·沃丁的父母当年即由此从遥远的东方来到德国,而这部聚焦"东方劳工"历史的非虚构作品缘起于作者对自己母亲人生经历的探寻。

英年早逝的母亲留给作者的记忆与实物极其有限,她短暂的人生因为历经苏联大清洗、饥荒以及二战、德国强制劳动营而颠沛坎坷、充满苦难。本着对母亲随时间流逝日渐模糊的生平履迹的求索、拼贴、还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与之相关的二战“东方劳工”群体历史真相、命运走向的关注,也包括作为写作者用文字抗衡遗忘的某种社会责任使然,作者尽力搜集线索,用耐心、勇气和面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为母亲重述了她的一生,同时这也是昔日大时代里不堪回首的一段灰暗历史的缩影,是二战中东欧人民苦难历程的印证,对于世人熟知的古拉格、纳粹集中营等历史之外的乌克兰劳工在强制劳动营的遭遇有着近乎填补空白的意义。

全书的叙事建立在档案、文献、回忆、口述等资料上,情绪颇为克制,但情感有得体的呈现,文字流畅、情节起伏,在历史纪实与文学质感中有微妙的统一,与去年被译介到中国的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娃的非虚构作品《记忆记忆》有异曲同工的厚重与悲怆。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历史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著 鲁伊 译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作家)

在关于切尔诺贝利悲剧的叙述中,这是一部通过大量的档案、书信、回忆录、调查采访完成的全景式展现切尔诺贝利悲剧现场及救援的非虚构力作。在切尔诺贝利的这场灾难中,苏联的管理者、科学家、工程师、军人、消防员、普通民众纷纷登场。在事故发生最初,一线技术人员、消防人员尽职努力,使他们成为最初的牺牲品,而官僚主义以及荒唐的管理,一再延误救援、疏散等工作,让更多人成为牺牲品。英勇牺牲的战士和工程师、卑劣无耻的管理者、故意欺瞒的恶棍学者,命运交叉一起,但不幸总是由底层和普通人来承担。作者以惊险小说般的叙事风格,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讲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非战争灾难极其可怕后果。

这是一个关于傲慢自大和狂妄野心必遭报应的故事。这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无论是总理雷日科夫,还是负责救援的科学家列加索夫院士,他们内心其实都知道这场灾难的真正根源。如书中所写:反应堆的自身设计;苏联核项目中存在的系统性、长期的失误;神神秘秘、长期抵赖的文化;监督这个项目具体实施的高级科学家们的傲慢自大……说来道去,就是各中高级岗位都弥漫着谎言、傲慢自大和官僚主义。在这本书中,如同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所读到的各种所谓“应对”,已表明苏联的制度和它的一切,不仅千疮百孔,无法正常运转,更失去了道义的基础。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思想

《历史与记忆》

[英]杰弗里·丘比特 著 王晨凤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蔡辉(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提到《历史与记忆》,人们会马上想到著名历史学家勒高夫的那本书,那本书是10年前译成中文的,由几篇论文组成,本书则是专论,虽然不算太厚,但较系统地对记忆进行了论述。

我们常常以为,历史就是记忆,其实不然。记忆带有更多的个人性、情感性,与书面记录不同,它更容易与当下连接起来,更能保留真实的经验。以“一战”时的“西班牙大流感”为例,感染了全球1/4的人,造成4千万左右的人口死亡,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才得到关注。因为当时正在战争中,欧美各国为提高国民士气,刻意忽视相关信息,许多人虽然患病,却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未将其嵌入到个人的生活经验中,也很少对后人讲起,结果造成集体失忆,一场大瘟疫就这么突然“消失”了。

事实证明,要呈现出更真实的历史,必须与记忆相连接。本书将记忆分为三个层面,即: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通过对其传播、连接、发生、选择机制的深入讨论,将读者带到当代记忆研究的前沿。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艺术

《贾樟柯的世界》

[法]让-米歇尔·付东 著 孔潜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忆斯(《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新阅读》周刊主编)

本书由法国《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执笔,是首部详尽介绍和解读贾樟柯作品的重要著作。内容涵盖多篇第一手访谈,涉及贾樟柯童年、工作、拍摄及合作者采访。另有主要作品的分析与评论,并收录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演讲全文。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除了付东多次与贾樟柯的访谈,还有他对赵涛、余力为、张阳、林旭东等贾樟柯多年来重要合作伙伴的采访,从众多受访者的口中,我们得以拼凑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巨变最佳见证者”——贾樟柯的形象与内涵。

非虚构 | 翻译好书| 社科

《大河与大国:从河流的视角讲述美国史》

[美]马丁·道尔 著 刘小鸥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忆斯(《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新阅读》周刊主编)

写美国的书很多,本书的视角尤为新颖,作者对准了美国25000多条、总长度300多万英里的河流,以美国河流的治理、开发为切入点,既写出了一部美国河流开发利用的宏大史诗,同时旁征博引,内容广博,涉及美国历史的政治、法律、经济、交通、金融、城市治理、环境保护等,大大拓宽了传统意义上美国史研究的视野。

同时,本书在时间线上也将河流开发与美国历史的密切关系,与河流对美国未来巨大的影响流畅串起,让你读出了一个双向塑造的故事,即:美国造就的河流与河流造就的美国。

3月非虚构翻译好书人气榜Top5

1

《金属与肉体:技术如何接管人类进化》

[加]奥利维耶·迪安斯 著

朱光玮 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1年1月

2

《柯尔律治评传》

[美]沃尔特·贝特 著

徐红霞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月

3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美]《巴黎评论》编辑部 著

肖海生 等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2月

4

《美国的反智主义》

[美]霍夫施塔特 著

张晨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2月

5

《龙猫的家》

[日]宫崎骏 著

史诗 译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21年1月

关注“探照灯好书“并将此推文转发到朋友圈(不可分组),转发语写明为什么想要某本书,截图发至后台。

我们将送出新书3本。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