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城市水路里,藏着上海百年变迁的“水形物语”
上海双年展
13TH
SHANGHAI
BIENNALE
再过1天,第13届双年展的最强音将出现在2021年春季的实体展览中。
4月17日开始,展览将以庆典的形式拉开帷幕,覆盖PSA当代馆1楼、3楼、烟囱空间。
水体BODIES OF WATER
上海双年展“水体”城市项目,将以“水”为线索,延伸至展览、水域人文视觉版图、水文漫步等活动中。
01
老建筑“地标”成展览空间
上海是因水兴城,江、浦、塘、浜,泾、洪、溇、港等水路融会贯通。
近代以后,由于人口激增的问题以及填水造路、断流筑道等现代城市基建,曾经的水路逐渐消逝或改道,曾经维系生存的大江大河则演变为景观式的河流。
航拍上海 徐程/摄
作为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项目将更加深入地发现和挖掘上海的历史文脉,以黄浦江为线索串联起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邀请市民一同串联并想象上海这座水乡城邑。
借助“上双漫步”小程序,双年展水文漫步行动邀请参与者重新发现遁藏或是消失的水路,漫步者自身的行动轨迹将覆盖于老上海的水路图之上,从而行走于时空交错的水文肌理之中,让个体与城市产生别样的情感联结。
上双漫步
上生新所等近年完成修复的历史建筑,成为引人注目的老建筑“地标”,此次都纳入到了上海双年展“水体”城市项目中。
孙科别墅糅合了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与中国式庭院设计,是上海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所留存的记忆。
孙科别墅成为城市项目的展厅 官方图
这一建筑赋予策展团队特殊的灵感,为其度身打造了一场延伸展览,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位/组艺术家基于空间进行创作与对话。
其中,来自美国纽约的艺术家迈克尔·王将在孙科别墅内重现长江之水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冰川景观,这件名为《一万里,一千亿千瓦时》的大型装置通过制冷机重新冻结源自长江的自来水,让供给城市一千亿千瓦时电能的动力源头显形。
《一万里,一千亿千瓦时》概念草图 官方图
纽约艺术家黛安·赛弗林·阮通过摄影这一流动媒介捕捉与定格“湿漉漉”的瞬间。她将在孙科别墅中展现7幅摄影作品,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聚焦“非生命态”存在物的内在张力。
黛安·赛弗林·阮作品 官方图
>>>左右滑动查看
02
沿水路地图去看老上海
城市项目更加丰富,除了水体这个主体展览的衍生,主办方制作了一条重新发现上海的路线地图——水路。
随着城市更新,百年前的水路被填成了马路,那么艺术家们要“揭开”水泥柏油,回到过去,重新勘察这些曾经的溪流、运河如何联起了上海,它们曾是上海的经济文化的通道。
肇嘉浜路、陆家浜路、新闸路……上海路名、地名像秘符一样暗示,在这片土地下藏着另一个上海,和被遗漏的故事。
吴淞江俯瞰景色,1937年 图/“真实上海”项目图集
地图涉及三条主路:徐家汇路线、龙华路线、苏州河流域路线。
以徐家汇为例,很多外地游客是从吴淞口坐船到徐家汇落地,徐家汇是他们第一眼看到的上海风光。这里曾是各种文化的聚集地,融汇中西的土山湾等,通过水道可以带起以前的历史。
徐家汇附近的实时地图和水路地图 “上双漫步”小程序
主办方和上海图书馆合作,查阅了历史档案后制作导览小程序。
此外,双年展还制作了两张叠加的地图,分别是上海的陆路图和以前的水路图,从中比对查看城市更新。
实时地图和水路地图的对比 “上双漫步”小程序
上海的居民
在城市某条街上不会迷路,
但是如果放在河流中央呢,
能不能分辨出到底流往何方?
从这个角度说来,人们更像城市的使用者,而不是城市的拥有者。
城市项目让观众觉得自己是城市主人,听展览活动讲述城市的过去和将来。
保拉·比拉普兰纳
为第13届上海双年展
设计的主题概念图
官方图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始终致力于让当代艺术文化与蓬勃发展的上海城市积极对话。
03
相关链接|为Art发声
丁乙、刘擎、孙甘露、许知远、王嘉尔、谭卓、黄英和杨福东……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形象大使首度合作,共同“参演”了艺术家杨福东所导演的上海双年展公益短片《爱他,爱她,爱TA》,借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双年展,一齐为艺术发声,邀请更多市民走进美术馆。
上海双年展 官方图
这部原本只是上海双年展宣传片的短片,拍着拍着就成了一部文艺范儿的影像作品。
参演者的讲述非常个人化,往往一个眼神就是一段故事。通过渡轮上的一记叹息,镜头就能洞察到一代人未能实现的抱负,还有飘在风里、散在城市某个角落的理想。
这部公益短片将于4月17日正式上线。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乐梦融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供图,部分源自“上双漫步”小程序及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